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节能减排,利在千秋”
——访纳尔科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主席叶莺
 作者: 《财富》(中文版)    时间: 2010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全球经济正在进入低碳环保的新时代。一家拥有超过80年历史的污水处理公司如何在中国声势浩大的“节能减排”机遇中把握机会?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水处理的公司,纳尔科通过工艺的改进,提升能源的开采、运输及加工的效率。公司的业务非常广泛,客户包括钢铁、发电、化工、食品、饮料、制药、高科技园区,还有高耗能的造纸业,以及能源行业,石油上游的开采、中下游的乙烯及精细化工。另外,还包括许多大型企业、大型建筑物的空气污染治理。

    例如,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大约 69% 的能源来自于燃煤,如何减少燃煤时污染物的排放(比如脱硝脱硫),实现节能减排?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缺乏的人口大国,如何能够保护有限的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问:困难是什么?

    答:B2B 的服务行业,靠的是技术的水平和研发的实力,人员的热情与专注,结合公司在过去 80 年的行业实践案例,实现持续稳健的增长。但事实上,我们在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找到优秀的人才。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书本的内容与实际的需要存在如何衔接的问题。另外,大学生本身的定位与期待值之间存在脱节。所以,我们宁可找一些专科毕业的学生,或者有实际经验的人才。找到人才,培养人才,实现公司跨越式的发展,这是最大的困难。

    问:总部期望纳尔科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如何管理总部的期望值?

    答:的确,今天大家都寄望于中国作为主推力,支撑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跨国公司的增长。这种期望的基础是中国市场规模大。二是因为经过 30 年的经营,中国正在步入新的增长轨道。与此同时,新一代年轻人开放并勇于接受新事物,这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无形价值。

    作为地区总经理,中国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抓住重点,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纳尔科本身涉及的业务很多,需要公司专注于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最强势的业务,同时带动其他更广泛的相关行业。

    纳尔科有一个拳头产品——3DTRASAR(3DT),根据水域的质量变化实现全自动化的控制,每六秒钟跟踪水质的变化,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传统方法是通过定时定量,增加化学药品,应对水质的变化。纳尔科的控制方法融合了其独有的“荧光加标”聚合物技术——一个非常精密的自动化检测的技术跟踪系统。不需要停机、维修实现水的净化处理,达到循环利用。

    问:有没有知识产权的担忧?

    答:3DT 技术的核心在于软件技术,通过软件的升级永远领先对手,不怕别人抄袭。换言之,我们一直在“保先”(技术上的先进性);另外,我们也在努力做到另外一个“保鲜”,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保持观念上的新鲜。这种先进性将确保行业的领导者地位。知识产权的保护,关键是做到两个“保(先)鲜”。

    纳尔科在上海的总部的研发中心,希望集合中国的智慧和本地人才的力量,提升中国节能减排的技术实力。比如城市中的废水处理,污水从工厂经过过渡,然后再到锅炉里进行下一轮的工艺,实现循环利用和零排放(3 个R——Reduce,Re-use,Recycle),3DT 技术可以完美地解决前面三个环节(3 个R),而最关键的“最后一公里”技术——水经过不断循环,浓度会越来越高,最后可能是像羹一样的物质,让它蒸发还是燃烧?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而且在经济效益上是可行的?这是努力的方向。再比如,开采石油,国内的许多油田经过多年采集之后,注水量很高,再采集之后还要进行二次的油水分离。利用纳尔科的 Bright Water 技术,将化学物质打到油层中,实时监控定时爆炸,将油层撑开后,把油挤到定位点,定位点压力增加,石油就很容易开采出来。而且石油出来之后,压力变小,化学物质可以自己分解化解,不造成二次污染。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