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英特尔终于遇到对手了?
 作者: Roger Parloff    时间: 2010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认为,英特尔恃强凌弱。他准备到法院作证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虽说初到美国时受过粗暴对待,但黄生存了下来。15岁时,他是国家级的乒乓球运动员。21岁,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硕士,同时还为AMD公司设计了微处理器。30岁时,他与人合办了一家新创企业,公司的理念是图形芯片将使个人电脑由一台华丽的打字机变成消费娱乐设备。

    他是对的。2001年7月,英伟达的年化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技术公司。英特尔在1999年进入图形市场。它将拥有基础图形功能的芯片组(芯片组将CPU 与主要关键部件比如图形芯片连接起来)集成在CPU上捆绑出售。

    在那个年代,消费者如果想要特殊芯片,他们通常会买一台带有英伟达或ATI Technology生产的独立图形处理器(GPU)的电脑,虽然电脑已经配备了集成的图形芯片,但是有了GPU,电脑会提速。尽管这一设备费用昂贵且无必要,但对一些客户(主要是游戏玩家)来说,仍然值得购买。

    到了2004年,英特尔向英伟达寻求专利授权,以提升它的图形游戏水平。

    英伟达反过来要得到为英特尔的CPU制造内置图形芯片组的机会,它不愿局限在独立GPU这一细分市场。为此,英伟达需要得到英特尔专属连线(又称“总线”)的授权。(独立GPU无需授权,因为它们接入的是非专属总线。)有了这一授权,英伟达就可以为没有地方安装独立图形处理器的小型设备提供图形技术,公司将能够向更广泛的人群宣扬它的产品。

    2004年11月,英特尔授权英伟达为它的CPU制造芯片组,英伟达同时向英特尔提供它的专利使用权。但两家的合作从一开始就争吵不断。

    按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诉讼案所说,英特尔采取包括掠夺性定价在内的多种非法策略,遏制英伟达在芯片上与其竞争,例如提供捆绑了自己的芯片组的CPU,定价比单独的CPU还低。英伟达声称,计算机厂商买下英特尔的初装品,然后替换上英伟达的芯片组,可是英特尔对装了自己芯片组的计算机实施打折。(英特尔之前否认过这种说法。)

    黄仁勋称,在2007年,英特尔最终对英伟达彻底关上大门。对黄和他的客户来说,这意味着由于设计发生变化,英伟达的专利授权将不得用于当时英特尔的下一代CPU:Nehalem。但英伟达宣称,Nehalem包含英伟达的专利。为此,英特尔在2009年提起诉讼,请求法庭做出宣告性判决,英伟达提出了反诉。

    黄仁勋认为,鉴于英特尔的地位,没有计算机制造商敢冒险买英伟达的芯片组。2009年末,他停止争夺新的芯片组业务。(英特尔坚持认为,英伟达是因为其产品过时而退出的。)现在,黄要求英特尔从其产品上除掉英伟达在图形和平行计算技术方面的基础专利,此案将于12月份审理。

    技术领域的公司不赞成竞争对手之间诉诸法律,认为这是行业竞争中的失败者的最后一搏。但英伟达在图形技术上优于英特尔,这一点其实并没有争议。问题在于,未来大多数电脑里只会有一个芯片,它既是CPU,也是GPU。黄仁勋认为,英特尔想生产这种芯片,就需要英伟达的专利。虽然黄从未明说,但英伟达显然渴望得到英特尔x86架构的授权,这样,它就能生产可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具备竞争力的芯片。换言之,黄想耍“明交暗攻”的计谋。但他首先要说服特拉华州的法官,让他相信英特尔违反了2004年的协议,把玩牌的本钱还给他。

    译者:古正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