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关注世博后
 作者: 秦晨    时间: 2010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七十二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上海世博会已接近尾声,它给观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世博带动下的地区经济将会有哪些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世博会的举办将给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规划带来怎样的启示?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自称“超级世博迷”的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Kevin Wale)自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几乎每周都光临世博园。不论是客户,还是朋友来到上海,陪同参观世博园几乎成了这个常驻中国的澳大利亚人这段时间的不二之选。“与往届相比,此次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规模空前,内容丰富,非常精彩。”甘文维评价说。4个多月来,他本人已经参观过数十个展馆,“我的姐姐在20多年前曾经来过上海,不久前她再次来到这里看世博,在充分感受这座城市巨变的同时,对此次世博会也是倍加称赞。”甘文维说。

    当然,对于上海世博会的评价褒贬不一。排队给普通观众造成的困扰不容小觑。“不看世博后悔,看了世博更后悔”的言论甚至成了某些世博导游的开场白。在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陈宪教授看来,“观众满意度”应该是评价上海世博会成功与否最直接、最重要的标准。然而,拥挤的世博园和长时间的排队显然让上海世博会的观展质量大打折扣。身为经济学家的陈宪甚至曾经公开建议通宵开馆、延长展馆展出时间来缓解“供不应求的状况”。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国际上对历届世博会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一般有两条:一是参观人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世博园后期再利用的效果。”上海财经大学世博经济研究院院长陈信康教授说。陈信康领导下的世博经济研究院成立于6年前,是国内少数专门从事世博经济研究的学术机构,研究院的成果被作为政府工作乃至未来经济发展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世博参观人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博会是否能够达到盈亏平衡。”陈信康解释说。上海世博会预定的游客参观目标是7,000万人次,在今年8月初世博门票已经售出5,500万张,而在9月中旬世博参观人次超过了5,000万人次。“从目前的趋势分析,达到此前预测的参观人数目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悬念。”陈信康称。

    据上海世博组委会官方公布的预算表明,本次世博会的直接投资包括180亿元的场馆建设费用及约106亿元的世博运营费用。而世博会的主要收入将来自世博门票销售、特许商品销售及企业赞助三大块。据估算,世博门票可能带来70亿元的销售收入,特许商品的销售可能达到250亿元,56家各级赞助商所提供的赞助资金总金额可能达到70亿元。虽然世博开幕以来的运营费用可能超出此前的预期,但陈信康预计本次上海世博会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可以达到。

    在世博直接投资之外,上海围绕世博会展开的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不过,这些投资可以被视为迎接世博而作的“提前投资”。例如,世博会的召开让上海提前跻身世界地铁领先城市。目前上海地铁的运营里程达到420公里,在世界上仅次于伦敦。据世博研究院副院长孙元欣预计,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因世博投资而诱发的产出效应将达到1.2万亿至1.5万亿,其中至少30%释放于世博展期之后。

    世博会对上海城市经济的助推作用已经有所显现。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8月,上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39.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5%,总量居全国城市之首——而去年上海的消费品零售总额曾一度被刚刚结束了奥运会的北京超越。

    旅游、餐饮、住宿行业成为在世博经济推动下直接受益的行业。世博开幕以来,上海6~8月连续三个月的机场旅客吞吐量出现了35%以上的高增长;又如,在世博会等因素的拉动下,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世博门票的境外销售商之一,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近4倍的抢眼业绩。“旅游业在本次世博经济中表现活跃而突出,这主要缘于政府配合世博旅游作各种积极宣传的同时,调动市场和民间力量来推动行业发展。”世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春燕分析说。“例如,世博和上海周边地区旅游的‘打包’就非常成功,无锡旅游在此次世博带动下成果丰硕。”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