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捷蓝
在巴西的办公室,戴维·尼尔曼(David Neeleman)踱着步子,历数 18 年来艰辛创业历经的种种经验教训。23 岁他开办旅行社,选择了一家刚组建的航空公司作为主要供应商。结果,航空公司很快倒闭,尼尔曼血本无归。这次痛苦的经历给他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创业永远要有雄厚的资金作为保障。 34 岁,尼尔曼把第二次创业的成果——莫里斯航空公司(Morris Air)卖给了西南航空。很快,自己也成了首席执行官赫伯·凯莱赫(Herb Kelleher)的接班候选人之一——直到被凯莱赫开除为止。尼尔曼从这次挫败中又学会了一招:永远要自己当老板。 一晃到了 39 岁,尼尔曼创立了捷蓝航空公司(JetBlue),把它打造成全美第八大航空公司,自己也跻身于最受尊敬、最具创新能力的 CEO 之列。但是,2007年,一场超级冰风暴突然来袭,也让他作为经理人的缺陷暴露无遗——他拿出的应对方案过于随意,也没有和董事会进行沟通——结果他被扫地出门。这让尼尔曼学到了更多的教训,包括好好设计下一家公司,免得自己又被董事会炒掉。 如今,尼尔曼把这些血的教训都运用到自己于 2008 年开创的拉丁版捷蓝航空公司——巴西蔚蓝航空公司(Azul,发音为“阿祖”,葡萄牙语,意为“蓝色”)的经营中。这可是他最大的一次赌博。为此,他筹措了 2.35 亿美元,创下了新航空公司的历史纪录。其中他个人出资达到 1.3 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他砸进捷蓝公司资金的4倍。 大多数人都认为,年届 51 岁的尼尔曼再次把宝押到另一家航空公司身上,脑子一定是进水了。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众所周知,投资航空业是个赔钱的买卖。在《财富》杂志美国 500 强企业从事的主要行业中,航空业十年来为股东创造的投资回报排行老末(1999 年至 2009 年的年均收益为 -12.6%)。航空公司遍地开花,飞机多如牛毛,加之价格战此起彼伏,让美国最大的承运商在这段时间里总共损失掉 600 亿美元。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曾公开表示,1989 年自己投资美国航空公司(U.S. Airways)是出了一手昏招儿。他告诉尼尔曼说自己对这个领域并不看好,还在其他场合打趣道:“如果哪位有远见的投资者当年能登上小鹰号航空母舰,把奥维尔(Orville,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之一——译注)的飞机打下来,那可真是给后人造福。” 但是,尼尔曼坚信航空公司能够盈利,如果你知道该把资金投到哪里的话。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金融危机后经济已出现了高速反弹,预计今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实现 5.8% 的增长。巴西中产阶级的增长率与中国不相上下——规模上亿,而且每天都在扩大——这让可口可乐、宝洁、福特等公司纷纷加大了对巴西的投入。尼尔曼吸引到一些高级的投资者,如得州太平洋私募公司(TPG)就向蔚蓝航空注资 3,000 万美元。 虽然蔚蓝航空成立的时间并不长,但至少已经证明尼尔曼是正确的。自 2008 年 12 月投入运营开始,蔚蓝航空第一年的旅客运送总量已经达到 220 万人,打破了新航空公司的历史纪录——该纪录的保持者正是捷蓝公司。“捷蓝花了 10 个月零 10 天才创造出乘客总数 100 万人的纪录,而我们只用了不到 8 个月的时间。”尼尔曼说。按照他的估计,到今年年底,公司员工总数将从开业时的 2,100 人增加到 2,500 人以上,收入也将在去年 1.5 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翻番,甚至更多。他还说,作为私人公司的蔚蓝航空已经步入正轨,正有望实现首次赢利。 相关稿件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