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快车道的秘密”
问:能否详细谈谈如何利用数据库管理来支持经销商,提升渠道的能力?
答:金融危机之后,消费者开始缩减开支,这段经历让我们的商业运作和管理团队感受深刻。我们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了解经销商、深入市场,开拓思路是至关重要的。必须与经销商并肩作战,确保为消费者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换言之,我们90%的业务都是通过经销商的渠道促成的,只有10%来自于自营店。将经销商的业务纳入我们的业务体系,双方携手共进,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例如,在开店选址上,过去经销商开店时,通常是根据自己原有的商业资源决定选址等事宜。现在,根据阿迪达斯对中国市场的整体规划,利用公司内部在“选址开店”方面积累的经验,结合2010年政府人口普查数据,我们建立了开设店铺的市场优先次序,考察当地的政府规划(学校、政府办公区、商业区等),帮助经销商选择最合适的地址开店,确保店面更健康地发展,经销商更长期的商业规划得以实施。
谈到数据库,我们正在努力提升分析销售数据的能力,以此确定未来的市场投放。对合作双方而言,我们更擅长通过数据库管理改善运营、优化库存和提升生产率,据此选择更合适的产品投放市场,从而实现各方共赢。无论如何,我们不是市场中单打独斗的英雄,经销商的成功也是我们的成功。
问:如何消化库存?似乎打折与上新品总是很难平衡。
答:必须承认,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所有的人都很狂热,我们这个行业通常是提前六个月上货。但2008年8月份奥运会前我们已经将2009年1月份的产品上货。奥运会结束之后,10月份金融危机突然爆发,进入市场的产品遇到积压,市场上出现了不健康的库存。这不是阿迪达斯一家面临的困难,全行业都是如此。我们随即采取措施,收回过度供应的产品。2010年,我们再次决定帮助经销商减少积压,清理库存。
为了确保健康的库存,我们必须要比市场跑得更快。消化库存的最直接方法,是拉动消费者购买。为此,我们制定了具体的销售目标,并且纳入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数据,现有店铺的销售增长加上新开店铺的销售增长,共同组成销售增长目标,即由消费者购买所产生的实际销售增长,而不是向经销商铺货所产生的增长。这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快速增长是所有品牌的目标,但消费者实际购买的数量、频率是巨大的挑战,这是决定库存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可喜的是,2010年新产品上市之后,凭借阿迪达斯强势品牌的营销,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回来购买我们的产品。
问:如何让经销商的节奏与阿迪达斯同步?
答:市场上有许多对阿迪达斯高质量品牌心存渴望的消费者。在“通向2015战略”规划中,主要的任务是提升经销商的能力,确保双方共同努力,保证新产品销售和库存消化的正常运转。我们采取了如下三个措施:首先,无论如何确保销售的商品能够被市场消化;其次,培育经销商,帮助他们了解新产品的知识和销售的策略,通过他们引导消费者;再次,是KPI。我们与经销商在合同中规定,必须在三个月内销售完一定数量和比例的新品,三个月之后,这些产品将会被清仓至工厂店(奥特莱斯)销售。我们谨慎地管理这个流程,确保不产生不合理的库存。
问:如何在四、六线城市开新店的同时保持一类城市店面的销售增长?你们在新兴城市的规划是什么?
答:根据研究,未来五年,三分之二的商业增长集中在四、六线城市。我们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开设2,500家店面。将按照从北往南、从西往东的顺序,通过城市的优先次序排列,与经销商一起共同拓展业务。通过运动时尚系列的Originals、NEO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阿迪达斯产品,实现增长和业务的扩张。
阿迪达斯品牌重现活力的关键因素,取决于如何在一线、二线城市与四、六线城市的增长中保持平衡,实现同步的增长趋势。中国就像是两个世界,一线、二线城市中几乎与全球其他市场同步,竞争激烈,消费者很挑剔,选择更多。因此,我们必须保持高水平的竞争能力来运作品牌。然而,在四到六线城市,它更像是新兴市场,消费者品牌意识不够,消费能力不强,如何让他们以可以承受的价格接受阿迪达斯品牌,并愿意为品牌付出溢价,是巨大的考验。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们在一线城市聚焦于如何让专卖店更具吸引力,吸引销售者光顾并且购买。如何将活力与创新融入产品,同时将激情注入品牌?只要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保持购买产品的热情,我们就能保持领导的位置,而这也是新开店最基本的保证。举例来说,我们已经在北京三里屯和上海淮海中路开了品牌中心,那里店面规模大,品类齐全,包括全部Originals、NEO及其他的产品。我们已经在其他城市开设较小规模的品牌中心,如成都、武汉。我们相信,通过这类品牌中心,人们能够感受并体验品牌,帮助我们处于领导地位。而在四、六线城市,我们计划今年开设1,000家店面,差不多每天三家。这需要优秀的流程管控能力,包括选择位置、装修店铺,将合适的产品以最好的形象陈列给顾客。
问:如何在组织内部赢得速度和灵活性?
答:机会稍纵即逝,我们必须强调速度;挑战无时无刻不在,我们需要更加灵活。而在经销商眼中,这两种能力正是我们区别于竞争对手的最大竞争优势。过去两年间,我们的团队处在不断提升速度和灵活性的自我变革之中,通过从其他行业吸引人才,从全球其他市场吸取知识和经验,进行最佳实践的分享,帮助我们提升能力。无论如何,在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将会是与时俱进的适者能生存。
助理记者:杨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