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迷失记
李艾科时代的惠普的11个月传奇开始于2010年11月。要了解这段时期,你需要知道,李艾科对惠普的感觉是什么,公司又如何让他产生了这种感觉。惠普在当时看上去很强大,在马克·赫德任职的五年间,公司又恢复了妄自尊大。每股盈利涨了3倍,股价翻番。惠普的计算机发货量排名第一,打印机排名第一,服务器也是第一。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情况却是另一番情景:惠普已经受伤,员工离心离德。名为“公司之声”的内部调查显示,员工士气一落千丈。一位高管对李艾科说,她被赫德的“硬干”风格“伤害”了。这是一家以“惠普方式”而自夸的公司,强调员工的自主性,可现在,它对创新性的扼杀到了惊人的地步。员工使用一个可怜的词组“flipping the bozo bit”(编程俚语,本义是忽略糟糕的代码,这里的意思接近于“别找我,我不重要”——译注)来形容他们的状态,当高管向他们要求做某事,他们假装一无所知,并用这个词组来回应。
惠普几乎没有了创新。尽管公司67%的营销收入来自硬件,却没有一款热卖的产品。有钱人期待苹果给他们发明热门产品,但在惠普乏味的系列产品里,找不到iPhone或iPad。而且,苹果并不是惠普唯一的竞争对手,它拥有多元化的业务,与之竞争的,还有IBM、甲骨文(Oracle)等企业软件和硬件提供商,以及埃森哲(Accenture)这样的咨询公司。
在各个领域的压力之下,惠普的数字开始下滑。例如,在赫德任职的头三年,公司业绩几近翻倍,公司的自由现金流在2008年高达120亿美元,到了2010年,也就是他任职的最后一年,这一数字下降到84亿美元。
相比之下,惠普梦想成为的公司IBM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并借此腾飞:IBM甩掉了个人电脑业务,聚焦于高利润的软件和服务。在企业技术公司中间,流传着一个或许是虚构但颇能说明问题的趣事:两位顾问在一家大公司的总部等电梯。一位来自惠普,另一位来自IBM。蓝色巨人的顾问按了向上的按钮,他要去高层拜访首席执行官。而惠普的那位按了向下的按钮,到地下室找公司IT部门的员工。这则趣闻说得很清楚:IBM与国王打交道,而惠普却在干苦力,修水管。这也不是比喻:IBM税前净利润接近20%,比赫德在去年创造的惠普8.7%的净利润率的两倍还多。
惠普的运营一直关注短期业绩。赫德强调财务管理。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并购,在卡莉·菲奥里纳和赫德时期,惠普收购了包括康柏在内的86家公司;利润翻番最大的原因是赫德疯狂地削减成本和个人电脑业务的增长。
赫德早期的削减成本计划是有价值的,也是必须的。但随着的时间推移,节约也做得差不多了,削减成本就造成了一些极端的后果。员工想获批购买一款软件,几乎要开一次代表大会。这家技术公司的总部居然没有无线网络。一些下属将赫德的指令落实到了自毁的程度。例如,在科罗拉多州科林斯堡市的惠普办公室,照明在每天下午6点自动关闭,以此强迫员工回家。少数胆大的员工带着台灯到办公室,却遭到大楼经理的痛斥,让他们把灯拿走。
一些惠普大楼出现了毁坏的迹象。老鼠在大楼的走廊里走蹿,天花板开裂,蜘蛛直往下掉。公司削减了垃圾处理费用,造成废品堆积,某地的员工不得不将垃圾装在车里带回家。李艾科一到任就听说,惠普丢了85,000把椅子。这个数字让他觉得简直是胡闹,以致于不得不去检查是否属实。结果属实。惠普董事长雷·兰恩后来轻蔑地说,赫德莫不是“用烧家具的方式来取悦华尔街吧”。惠普在赫德时代表面上的成功掩盖了内部的恶化。
早在李艾科来惠普之前,公司的董事会就以派系斗争闻名。董事有进有出,但是不知怎么回事,董事会总是因为个人恩怨、争斗或是向媒体曝料而分裂。
55岁的赫德个性强势,公司股价格又不断上升,因此能够成功压制一切纷争。但他的离职引发了董事会最尖锐的对立。在2010年8月6日宣布赫德辞职之前,董事们激烈争吵了一周。从技术上说,赫德被赶走,是因为他在和与承包商兼演员朱迪·费舍尔(Jodie Fisher)交往相关的开支上提供虚假的解释。尽管费舍尔的律师曾来函,指控他对费舍尔有性骚扰,但公司并未找到骚扰的证据。真正毁掉赫德的,是董事会认为,他一开始否认与费舍尔有任何关系,因此误导了董事。(赫德的一位发言人拒绝发表正式的评论。前任首席执行官以前已经否认有过任何不当行为,无论在财务上还是在其他方面。)赫德走后,由在惠普干了20年的忠实员工、首席财务官凯茜·莱斯贾克(Cathie Lesjak)临时担任首席执行官。不过,她显然不适合长期担任这一职务。
赫德离职后,董事会的紧张关系并未缓解。前任首席执行官在董事会中最坚定的盟友是乔尔·海厄特(Joel Hyatt)。他创办过一家连锁法律咨询机构,后又与人合办了潮流电视台(Current TV)。海厄特爱激动,毫不掩饰对发起赫德调查的两位董事的轻蔑。一位是美敦力公司(Medtronic)前首席财务官罗伯特·瑞恩(Robert Ryan),另一位是福克斯广播公司(Fox Broadcasting)前董事长卢希尔·萨尔哈尼(Lucille Salhany)。海厄特宣称,这两人逼走了赫德。可对瑞恩和萨尔哈尼来说,他们认定赫德撒了谎。他们简直无法相信,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让其他同事认清这一谎言的严重性。
董事们心怀各种各样的野心,手握各种各样的把柄。劳伦斯·巴比奥(Lawrence Babbio),Verizon公司前副总裁,希望被任命为惠普的董事长。约翰·乔伊斯(John Joyce),IBM前首席财务官,想当公司总裁。好几位董事都抱怨,海厄特一直把董事会的讨论内容透露给赫德,直到现在还这么干。(海厄特称,他与赫德的交谈内容并无不妥,而且都完全披露给了董事会。)
为了安抚海厄特,董事们任命他为专设的搜索委员会的联席主席,负责挑选新首席执行官,并担任过渡时期的领导。但这没有让海厄特安分多久。听说两位董事没有邀请他到场就对员工发表了赫德离职的消息,他勃然大怒。他叫嚷着说:“我的同事对我的帮助不感兴趣。”他辞掉了联席主席的职位,但仍留在委员会中。后来,媒体上出现了一篇文章,详细讲述了对赫德的性骚扰指控,海厄特指责其他董事向外界曝料。他愤怒地说:“我们发过血誓,对董事会的事情保密,结果只维持了不到24小时。”
尽管搜索委员会成员之间充满敌意,他们仍然在努力集中精力,寻找一位新的首席执行官。他们选择史宾沙公司(Spencer Stuart)的詹姆斯·希特林(James Citrin)来负责找人。(希特林拒绝为本报道接受采访。)希特林性情温和,爱好交往,与世界最大公司的高管过从甚密,他的人脉网络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采取了双管齐下的办法,同时从公司内部和外边寻找候选人。
4位内部员工有意应聘。实力最强的是托德·布拉德利(Todd Bradley),惠普个人电脑组的主管。他的小组每年营业收入达410亿美元,在他任职期间,盈利能力增长了两倍。但布拉德利也有一些缺点。批评他的人说,他在做演示时表述不清,对媒体过于客气。而且,他在公司有过勾心斗角的纪录,一些人以他为敌。好几位高管都说,要是他当上了首席执行官,他们就辞职。出于各种原因,其他三位内部竞争者——安·利弗摩尔(Ann Livermore)、汤姆·霍根(Tom Hogan)和戴维·多纳泰利(David Donatelli)——也都被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