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海尔的秘密

海尔的秘密

王亦丁 2008-10-01
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海尔成了中国商业界的榜样。

    关于战略选择

    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跟上全球的发展趋势;二是眼于自身的现状和实践。2005 年,海尔提出全球化战略,当时的依据在于,从外部环境来讲,世界已经进入到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绝大多数行业都被几家巨无霸企业控制。未来全球企业的格局可能只有两类:一类是全球化的企业,另一类是给全球化企业打工的企业,后者在面临挑战的时候很容易倒闭。另外,从自身来讲,我们距离全球化有很大的差距,与惠而浦、西门子相比,海尔仍然没有建立全球化的布局。其次,对手可以利用信息化,实现 24 小时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管控,但海尔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方式。

    因此,在提出全球化战略后,海尔在内部提出了再造。技术创新对中国企业固然重要,但目前阶段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此,海尔在全球化战略中一定要补上“信息化”这一课,这对于眼下的海尔是更重大的创新。

    关于海尔全球化的引爆点

    最好的方式可能是整合全球优势资源。信息化时代被称为“乐高”世界,虽然许多资源不属于海尔,但是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一块块拼接起来为海尔所用。收购也是可以考虑的途径,但取决于对方是否愿意出售以及对自己是否真正有利。而真正能够引爆海尔全球化增长的力量,在于整合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举个例子,我们和渣打银行签署协议,由渣打来收购海尔的海外应收账款。海尔只负责产品出口,渣打负责审查应收账款账户,帮助我们辨别信誉度差的企业,同时发现优质客户资源。对绝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而言,利润是大问题,但更危险的在于出口企业的坏账率。目前,公开的数据是 5%,而美国只有 0.5%。因此,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要找到这些更好的结合点,利用全球优势资源,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推动海尔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建设。

    关于海尔的关注点

    我们正在完全改变过去的思维方式,按照全球化企业的要求,痛苦地进行再造。长尾理论认为,市场已经颠覆“80/20”的理论。过去,企业依靠大规模制造降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但是现在,销售渠道从原来的实体销售转变为网上销售或者电话销售,要求大规模定制。这是一个悖论。大规模的生产下,如何实现按照消费者需求定制?大规模生产,定制成本如何降低呢?

    可能很多企业认为,网上销售只不过是建立一个网站。其实相当复杂。过去,客户可能需要逛很长时间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商品,但是现在,客户只要一搜索,就能找到最便宜或者最中意的产品。客户只要一点击,就实现了购买。海尔能否生产出来?我们的产品能否即时送到?如果要能够保证马上送到,是不是需要建立一个大的仓库呢?但这样成本就会上升,如何做到即时送到,但又没有储运成本?

    网上销售逼迫企业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从大规模制造改为大规模定制,低成本地提供所有商品,高质量地找到客户。因此,海尔从去年 7 月 26 号提出“1000 天再造海尔”。整个再造将持续三年。所谓的“1000 天再造”,就是从人员观念、组织再造到流程再造,完全符合信息化企业的需要。比如,我们在内部提出了“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将整个生产线与市场完全结合在一起。举例来说,我们的产品离开生产线就像是鱼脱离了水,如果没有找到客户,就相当于鱼离开了大海,很快会死掉;如果有客户,即使离开了生产线,仍然在水缸里。为此,我们在美国尝试网上销售和电话销售,7 月份每天销售电视机 8,300 台。事实证明,网络突破了销售的边界,宽带可以使存储成本降为零。这些都是海尔正在尝试的事情。

    关于全球性的生产外包

    我很赞同《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对外包的理解:一流公司利用外包提高竞争力,而不是为了缩减成本。许多公司的外包并不都是成功的,可能一个产品的外包就会毁灭一家企业。

    在大规模定制的时代,需要准确地把握市场和用户的需求,然后进行外包生产。如果无法准确判断市场的需求,错误地进行大规模的外包生产,可能无功而返。外包是市场竞争力,如果抓不住产品,再降低成本也无济于事。

    关于海尔与消费者的联系

    这的确是我们在思索的问题。最初,我们能很快抓到消费者的需求,因为当时市场空间很大。后来,我们发现越来越难。我们也采用调查的方式,设计人员深入到用户的家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形成产品开发的思路。但(我们)绝不仅限于此。所以,我们目前的方法是,按照欧洲风格、亚洲风格、美洲风格,将前端的设计人员组成不同的团队。每种风格下,又设立两个设计团队。这两个团队会相互竞争,确定开发思路。此外,我们根据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在网络上设计出产品,供大家评议。无论如何,过去一个产品红透半边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必须扭转产品开发的思路。

热读文章
热门视频
扫描二维码下载财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