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旅
问:如何考虑创新的风险?
答:今年年初,我们开始全力打造邮轮业务,成立邮轮中心,目标是达到3,000人的规模。邮轮在中国是全新的产品,过去各家旅行社一年也只能做到几百人的规模,中青旅也只有五六百人,而我们今年的目标却要上升五到六倍。
谈到风险,管理层必须为创新项目提供支持。换言之,就是“壮腰力,壮胆子”。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资源采购委员会,对邮轮项目进行立项和支持。同时明确,邮轮产品赢利全部归事业部,亏损则由公司承担70%的损失。产品创新关键是机制的创新,以利润为主体的运营中心肯定会权衡创新的风险,这就需要公司出手帮助和扶持。
问:就是说,公司需要整合优势资源,为创新提供环境。
答: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但是,如果不具备资源整合的能力,就无法真正让创新具备持久的生命力。我们即将推出汽车旅游,面对大众市场提供高性价比的汽车旅游产品。也许很多人认为,有车,有销售网络,就可以复制汽车旅游,而中青旅通过价值层面的全面运作,拥有了其他公司不具备的实力。首先,中青旅有自己的车队,有立体的线上和线下的销售网络,而且在华东地区(如浙江),网络已经深入到县级,这样庞大的体系,为汽车旅游两地对开提供了充足的客源。通过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互动,成本进一步摊薄,实现公司更好的赢利。其次,我们在内部事业部之间也进行了资源整合,汽车公司出车,国内公司收客,两个业务单元同时计算收入和利润,最大限度调动两边员工的积极性。另外,外部资源也可以更好地利用,各个地区尤其是地级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他们会给旅行社很好的价格及服务质量。这些独特的优势,为中青旅的创新提供了环境。
问:“8+1”的事业部模式开创了旅行社专业化、全国化发展的先河,你们的经验是什么?
答:根据细分市场进行横向专业化分工,中青旅以控股型架构打造了入境、国内、出境、会展等八大专业化公司。以会展为例,2002年将其作为一个增长点,后来成立单独的事业部,2006年进入上海,目前收入已经达到8亿,净利润3,000万。中青旅的会展业务有以下特点:具备了异地垂直一体化发展和运营的能力,在北京和华北、华东市场建立据点,实现了集中采购、统一客户、统一IT系统;其次,会展业务具备跨行业整合的能力,收购了公关公司,设立了营销广告公司;第三,根据“前台做宽,后台做专”的发展模式,这个业务已经具备了前后台协调发展的能力。
改变传统的全资运作的方式,通过先行先试,中青旅以专业化公司为主体,走上了全国化发展的模式。我们不追求“大而全”,会展业务率先拓展上海市场,自由行事业部也已进入上海,未来,将在深圳、广州、天津等地进行尝试。一方面,通过先行先试,对过去投资的地方分(子)公司实现了改造;其次,责权利明晰,如果我们单纯从总公司层面设立地方分公司,很容易导致无法指挥本地业务发展的局面。通过专业化公司“手臂”的垂直延伸,其他业务不断跟进,积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考虑建立管理公司。
问:如何在协同层面进行持续的创新?
答:中青旅专业化公司发展的模式,在走细分市场、重塑市场流程、专业化和全国性拓展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是最优的选择。它确保了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及责权利的高度统一。但是,事业部制的代价和成本,还要求我们未来在协同上做出更大的努力。为此,我们设立了三个委员会:资源采购委员会,服务质量委员会,市场推广委员会。下设相应的执行机构资源采购中心、服务质量执行中心和品牌部。总裁兼任三个委员会的主任,每个月定期召开会议,由各个事业部总裁及相关办事人员参加,现场办公解决协同的问题,避免了相互之间的“扯皮”。
以采购为例,我们在各个事业部内部已经初步实现了集中采购。去年,我们重新梳理后台,将公司内部的采购中心定义为成本中心,他们将所有的利益都让给各个事业部,帮助各个事业部统一对外采购签约。关键在于,我们在内逐渐建立了内部比价系统,各个事业部信息共享,比如通过“机票返点”数量的集合,向优势资源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