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时代
去年是公司成立十周年,能否讲讲“立足于未来做出的三个决定”?
任何决策都建立在公司的价值观基础之上。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金融危机,我们推出了“出口通”等更优惠的外贸类电子商务产品,降低了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门槛。即使股价下挫,我们也不改初衷,这是阿里巴巴对客户的重要承诺。
这个决定不针对任何对手。阿里巴巴占据了70%~80%的市场份额,这个举措并不是为了打价格战、垄断市场份额。可以看到结果: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的生存率提高了五倍。与此同时,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每个买家会减少购买量,但我们通过营销让更多的买家进入阿里巴巴采购。去年,我们增加了3,000多万美元的海外营销和推广,增加了1,000万的海外买家数量。
第二个举措是保持与往年一样的加薪幅度,没有任何改变。金融危机不是员工的责任,高管主动冻薪,员工加薪。
第三,我们在股价最低的时候做了10亿港元的现金分红,这是互联网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股票分红。此外,从今年开始,我们将拿出营业收入的千分之三从事公益项目,在商业模式中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公司有很强的创始人的文化、激情,对公司的管理产生了哪些影响?
马云曾经是英语老师。中国有许多企业创始人和创业团队来自校园,管理风格校友化,倡导民主。创始人的风格是无法回避的。如何来传递或者影响其他人?并不是来了公司之后去适应,而一定是有相当多的人一开始就会喜欢这种文化。文化如果是通过洗脑而被传递的,一定在每次“洗”的过程中被稀释。我们坚信很多人喜欢阿里巴巴,心向往之,保证了最早的文化没有被稀释。
理想和激情,不是为了上司满意,而是关乎工作开心。工程师、销售或者其他岗位的员工,也许都是重复性的工作,(因此)工作的幸福感尤其可贵。为助力更多中国的中小企业而努力,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这样的)理想主义者的工作一定是开心的。我们工程师的流失率只有3%~4%。
你们的愿景是做1,000万家中小企业的平台,如何从内部来驱动?
跨国公司的战略通常是增长驱动,而阿里巴巴是愿景驱动的公司。以愿景驱动的战略,也许每年的增长并不重要。我们不在意每个季度或者每个年度或者每三个年度的增长。做正确的事情,增长是必然的。
全世界有上亿的中小企业,中国有三四千万的中小企业,我们可能无法解决所有的中小企业的问题。目前,我们只是解决了其中很小一部分的生存的问题。而未来的1,000万,是指能够扎扎实实地解决这些企业生存、成长和发展的问题。未来十年,我们希望实实在在地实现“Work在阿里”,中小企业的融资、培训、人才、商机,所有的问题都在阿里巴巴上解决。
阿里巴巴的创新似乎同其他的互联网公司不一样?
阿里巴巴对创新的理解,就是不断地满足今天的客户提出的意见(要求),不断去解决他们的问题,这就是创新。支付宝的产生,源自于淘宝买卖双方互相不信任,无法产生交易;阿里软件的产生,源自于用户对正版软件的需求。客户推动的创新,围绕客户解决问题,这是最大的创新。
听取客户的意见,似乎每个公司都在讲。
客户第一是我们的价值观,体现在商业模式中:一个是用户体验,一个是客户价值。客户价值来自于体验。因此,我们的支付宝、淘宝都保留了大量的免费的功能,甚至永远是免费的。让客户来用,才有可能提出意见。比如,阿里融资通过6家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了150多亿的贷款,但仍然是免费的。互联网的精神是开放和体验,这也是我们捕捉客户需求的重要方式。
所有的员工都会参与其中。公司只有两条制度会开除员工,首先是违反客户利益,其次是违反诚信。在每一级员工的考核中,业绩数字只是表面,关键是数据背后的客户体验,用户体验是决定性的考核指标。
管理者参与体验,并不是我们确保客户体验的方法,毕竟企业服务不可能通过个人来体验,而且许多人并没有经营过中小企业。我们的方法是与用户保持最亲密的接触。高层员工坚持每年有一定的时间见客户,今年已经有两次,每次有一天半到两天的时间。九月的第一周,我们所有的高层都会去义乌两天,同那里最典型的客户去见面。每次战略会议之前,或者每次去分公司,首先是见客户,然后是见员工,最后才和分公司总经理谈。没有前两个见面,与分公司经理只能谈空洞的数字。对于员工而言,每天或者每周的晨会,最先讨论的话题肯定是客户的抱怨。此外,每个产品和服务都有相关的论坛,有与用户沟通的界面和渠道,听取客户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