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搜索结果
 
  • 这些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可能会长期受益于AI热潮

    Greg McKenna, Leo Schwartz 2025-03-08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Illustration by Nick Little2024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这一步伐会很快放缓。对投资者来说,这无疑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尽管从芯片巨头英伟达(Nvidia)到为海量数据提供动力的公用事业公司,众多上市企业都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布局...

  • 华为正式获批开始生产医疗器械

    精选 2021-10-12 05:39 发现相似文章

    10月8日,广东省食药监局发布了广东省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批准产品名单(截至2021-10-8),华为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正式批准生产。华为方面透露,华为首款可以测量血压的智能手表已通过医疗器械注册检验,下一步将联合专业医疗机构开启注册临床试验,预计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 美国人口危机之下,这3只股票将受益

    WILL DANIEL 2024-04-02 03:30 发现相似文章

    图片来源:MAJA HITIJ—GETTY IMAGES随着发达国家的儿童数量越来越少,许多商界大佬都在思考人口危机问题。去年夏天,特斯拉(Tesla)和SpaceX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X.com上的一篇文章中称,出生率下降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威胁”,并称这一趋势正在造成“人口不足危...

  • 谷歌医疗AI再遭重挫:“自宫”头牌App

    精选 2021-09-05 10:30 发现相似文章

    动荡三个月的谷歌健康(Google Health)迎来终局。9月1日,其部门主管正式离职,成员各自回归原来团队。此外,谷歌还全面下架了由DeepMind开发、曾被寄予厚望的医疗数据管理App——Streams。事实上,这几年不只是谷歌一家巨头在医疗AI行业频频受挫,IBM的Watson Health...

  • DeepSeek对英伟达“慢刀子捶打”

    刘兰香 2025-02-28 01:37 发现相似文章

    今年1月末大模型DeepSeek-R1横空出世后英伟达的首份财报终于出炉。这是一份看似亮眼的财报:截至今年1月末的2024财年第四财季营收393亿美元,同比增长78%,净利润220亿美元,同比增长80%,均超市场预期。然而,营收增速连续第四个季度下滑以及核心业务数据中心收入的同比增幅创下近四个季度最...

  • 中国数字医疗陷入困境,直接接触消费者或是出路

    Jeffrey Towson 2017-11-02 05:30 发现相似文章

    过去六个月,企业家、风投资本家和互联网公司普遍陷入沉思:中国数字医疗出了什么问题。近年来创立和获得投资的数字医疗公司多达数千家,大获成功的案例却寥寥无几。正如彭博社刊登的一篇文章里所详细报道的那样,即使是中国的几大科技巨头也未能实现医疗梦。百度之前的医疗单位有的关闭,有的并入其他业务。阿里健康仍然处...

  • 可直接交付完整成果的Manus AI横空出世,有何影响?

    精选 2025-03-06 09:44 发现相似文章

    初创公司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应)日前推出了AI代理(Agent)C端产品Manus的早期预览版,号称可以解决各类复杂多变的任务,其华丽的执行过程引起网友纷纷申请,一度让官网注册页面崩溃。据介绍,蝴蝶效应在2024年秋天完成了A轮融资,已获得多家头部基金的投资。其创始团队包括肖弘、...

  • 苹果、腾讯和华为开始争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

    精选 2021-07-19 11:12 发现相似文章

    医疗器械行业酝酿变局。美的入主万东医疗。腾讯介入的是医学影像智能识别,涉及眼底病和下消化道息肉。华为首个医疗器械是可穿戴设备腕部单导心电采集器,已于去年11月拿到二类证。苹果6月26日,移动心电图房颤提示软件拿到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Apple Watch的心电图功能正式解锁。...

  • 谁是真正的受益者

    Allan Sloan 2009-03-30 05:55 发现相似文章

    还在为AIG发奖金而愤愤不平么?下面才是你真正需要担心的问题。作者:Allan Sloan要了解美国政府到底在做什么,要观其行,而非听其言,尤其是当涉及到政府在当前进行中的华尔街救助中的角色时更应如此。该举措是政府旨在重振美国经济的“但愿能成功”计划中的一部分。政府现在将焦点引向美国国际集团(AIG...

  • 科技部发文规范AI使用,禁用AIGC直接生成申报材料

    精选 2024-01-04 03:00 发现相似文章

    科技部监督司近日编制印发《负责任研究行为规范指引(2023)》,提出不得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生成申报材料,不得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列为成果共同完成人,同时强调科研人员应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到研究活动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