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OpenAI对中国“停服”,国内大模型的机会来了?

魏雨彤
2024-06-27

但这一类创业公司则可能迎来灭顶之灾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近日,OpenAI收紧区域限制,引发了科技圈的高度关注。

6月25日,多名开发者在社交媒体上称,收到了来自OpenAI的“警告信”,邮件中表示,将从7月9日起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流量。

这并非OpenAI首次根据区域范围设限。OpenAI官网给出的列表显示,其API 服务目前支持188个国家和地区访问,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不在其中。

尽管此前OpenAI并未向中国市场开放服务,但此次“停服”,或许意味着这家以ChatGPT风靡全球的行业领跑者,将会陆续关闭从前遗漏的种种通道,制约从C端的个人使用者到B端的开发者及创业公司。

除了OpenAI官方提供的API,中国企业用户仍然可以选择微软的Azure OpenAI服务来使用接口。6月27日,微软在一份声明中称,在香港提供的Azure OpenAI服务“没有任何变化”。微软补充说明,“作为一家独立公司,OpenAI会自行决定。”

在人工智能领域鏖战已久的中国大模型厂商,对此给出了迅速的反应,试图揽获更多将从OpenAI“搬家”的用户。

6月25日,百度智能云千帆推出大模型普惠计划,为新注册企业用户提供0元调用、0元训练、0元迁移等服务。其中,文心旗舰模型首次免费,并针对OpenAI迁移用户额外赠送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ERNIE3.5旗舰模型Tokens包。

阿里方面,选择将价格战进行到底的同时,也亮出了“全球前五、性能比肩GPT-4”的招牌。阿里云宣布将为OpenAI API用户提供具有性价比的中国大模型替代方案,并为中国开发者提供2200万免费tokens和专属迁移服务。旗下达到“GPT-4级”的qwen-plus模型,API价格仅为OpenAI的1/50。

腾讯云也宣布,在2024年7月31日24时之前,将为新迁移企业用户免费赠送1亿腾讯混元大模型tokens,并提供免费专属迁移工具和服务。26日,字节跳动发布了基于豆包大模型打造的智能开发工具——豆包MarsCode,面向中国开发者免费开放。

位列大模型创业公司第一梯队的月之暗面表示,月之暗面从一开始就兼容OpenAI的API,开发者直接替换成月之暗面的API Key即可直接使用。该公司推出的Kimi智能助手凭借其长文本能力,成为中国AI大模型赛道中“卷”出的明星产品。

除了想要接住这波流量的厂商们,热度也波及至A股市场。6月26日,在多家中国大模型厂商发布了相应的“搬家”方案后,AI应用概念走高,语料、Sora、多模态等方向领涨。

模型端和应用端,为科技巨头和AI创业者们提供了不同方向的机遇。当OpenAI化身“Close AI”,实行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后,依赖OpenAI API的开发者尚有替代方案可选,套壳OpenAI的创业公司则可能迎来“灭顶之灾”,最先在这场洗牌中出局。空出的市场份额将流向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厂商,这对中国大模型厂商是一次试炼,也是绝佳的机会。

中国科技巨头的国际对手亦有可能在此次事件中获益,包括亚马逊投资的AI独角兽Anthropic、携Gemini欲与OpenAI一较高下的谷歌,以及影响广泛的开源大模型Meta Llama 3。但在OpenAI“划清界限”背后的数据合规及安全问题,对于中国开发者来说,多家硅谷巨头或许同样无法避免潜在的风险。

在新一轮争夺B端用户的竞赛中,中国厂商更需要证明自身实力。整体水平上,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中国大厂之间尚未出现“一骑绝尘”、拉开实力差距的产品,可替代性较强。在推理能力及性能等方面,能否满足原OpenAI用户的需求,并获得稳健的增长,仍然是未知数。

当OpenAI彻底缺位时,以中国本土厂商的竞争确立的行业基准也需要重新审视。

今年4月,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联合创始人蔡崇信在接受采访时,谈及中国公司在人工智能发展领域面临的竞争压力,“我认为中国现在落后了。很明显,像OpenAI这样的美国公司确实领先于其他所有公司。但中国正在努力追赶。”蔡崇信认为,其他国家也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在AI技术领域与顶级大型语言模型相比可能落后两年。

在全球科技竞赛的背景下,或许能称得上幸运的是,OpenAI也逃不过爆款的“空窗期”。

近日,OpenAI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在接受采访时透露,GPT-5或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才会登场。此外,基于GPT-4o的ChatGPT语音助手功能也将推迟发布。OpenAI称,确切的时间表取决于是否达到“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

今年5月,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沃官宣离职,为内斗风波画上句号。同时,OpenAI负责人类安全的团队被曝解散。随着OpenAI开始训练下一代前沿模型,这家公司的航向也为用户的期望和通用人工智能的边界留下了新的悬念。

在新的“杀手级”产品出现之前,中国厂商正在为开发者使用自家模型卷向AI应用而落子。这场生态之战,不会以从OpenAI“搬家”成功而告终。(财富中文网)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