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价策略影响中国电商行业的拼多多,交出的最新答卷令市场感到意外。无独有偶,阿里也宣布了一项出人意料的组织和人事变动,令这两家电商平台之间的明争暗斗变得更激烈。
11月21日,拼多多公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实现总营收993.544亿元,同比增长44%,但低于市场超千亿元营收的预期;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9.807亿元,同比增长61%,但环比下降22%。
受业绩不及预期影响,11月21日美股收盘,拼多多跌超10%。今年以来,该公司的股价跌超28%。
尽管拼多多管理层曾多次“预警”称,利润逐渐下降的大方向不可避免,但投资者似乎仍未对这一现实完全做好准备:多次以三位数百分比实现季度增长的拼多多,已经开始逐渐向京东、阿里等成熟平台的增长轨迹靠拢。
除了通过“电商西进”“百亿减免”等计划让利消费者和商家对利润造成影响,在业绩发布后的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管理层再次指出了行业竞争加剧的问题。
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提到,受限于第三方平台运营的历史能力局限,没有充分把握好一些行业和消费的宏观政策红利,“导致我们为了维持同样的商品竞争力,需要平台给出远比其他同行高的巨大成本。”
财报显示,三季度拼多多销售和市场营销费用为304.838亿元,同比增长40%,主要由于促销和广告活动支出的增加。
同行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做出的投入同样有增无减。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二季度,销售和市场费用为324.71亿元,占收入比例同比提升了2.4个百分点至13.7%,主要由于阿里对电商业务的投入增加所致。
从业绩表现来看,阿里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淘天等业务板块同比收入增长,扭转了上季度的下滑趋势,但同样影响了利润表现——公司经调整EBITA同比下滑5%。
电商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各大平台获客成本攀升的趋势难以避免。随着国内电商增长触顶,阿里也开始将第二增长曲线出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与拼多多跨境业务Temu相似的是,两家巨头都将直面“流血”与扩张的平衡。
11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内部信,宣布成立阿里电商事业群,由蒋凡担任CEO,向吴泳铭直接汇报。该事业群将全面整合淘天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以及1688、闲鱼等电商业务。
业界看来,此前独立运营的淘天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所拥有的国内外电商资源,将在统一的电商大部门下获得协同,对外寻求增长,对内降本减负。凭借阿里此前积累的商家和供应链优势,并挖掘中国中小商家的出海需求,有利于向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张。
这或许是阿里在2023年宣布“1+6+N”分拆、旗下六大业务集团独立运营后,与核心业务最直接相关的一次调整。而蒋凡也在2022年卸任淘宝、天猫总裁,负责执掌阿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后,重回电商业务“一号位”。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5财年二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实现营收316.72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来自国际零售商业收入为256.18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受来自速卖通Choice 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长所驱动。
但在强劲的增长势头下,高投入使阿里国际电商业务的亏损不断扩大:该季度经调整EBITA亏损同比增超6倍,扩大到29.1亿元。
而拼多多海外电商业务的迅猛增长,也使得阿里抢占海外市场变得更为紧迫。
除了核心阵地美国市场,自2022年9月上线至今,Temu已覆盖北美、欧洲、亚太、拉美、中东等全球主要市场。
有报道称,Temu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达200亿美元,已超越2023年的销售额总和。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拼多多董事长、联席CEO陈磊曾将拼多多的发展历程描述为“三次创业”:第一次是拼多多主站,第二次是多多买菜,第三次创业Temu是拼多多主站的延伸。陈磊认为,拼多多对供应链的长期积累是Temu的一大核心优势。
Temu同样无法避免“烧钱”补贴带来的影响。瑞银报告指出,拼多多三季度利润逊于预期7%,主要是受到毛利率拖累,源于旗下国际平台Temu暂时性不利组合变动以及对商家补贴。
过去,阿里投资多个海外本土业务以迅速进入当地市场,如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南亚的Daraz等,也包括东南亚电商代运营公司Synagistics。在解决缺乏本地零售和物流经验的难题时,阿里也在为其“输血”。
而阿里对电商业务的最新调整,或许意味着这家巨头开始重新思考自身的海外扩张策略,如何将国内市场深耕多年的经验和资源转化为海外市场带来的增量。如吴泳铭在阿里内部信中所称,“中国和全球的电商业态都在进入新的时代,全球化的供应链能力、履约能力与消费者服务能力,将决定未来的竞争格局。”
拼多多联席CEO赵佳臻则坦言,相对于同行的劣势将会在一段时间内显著存在,这带来的财务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我们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外界竞争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到我们的步伐。”(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