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创新药企业普米斯生物技术公司与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达成股权收购协议,后者以8亿美元预付款收购普米斯全部已发行股本,支付方式为现金和部分美国存托股份。此外,在达到双方约定的里程碑条件时,普米斯还将获得BioNTech额外支付的最高1.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普米斯2018年成立,主要开发已知靶点的me-better和全创新靶点的first-in-class生物创新药物。
2023年以来,BioNTech已经与6家中国创新药企业达成超过10项授权合作,其中包括普米斯的一款恶性肿瘤双特异性抗体、一款临床研究阶段单克隆抗体及多个在研的临床前纳米抗体项目和自主研发的抗PD-L1/VEGF双抗PM8002。
BioNTech与辉瑞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冠mRNA疫苗,是首个获得美国FDA批准的新冠疫苗,也是全球第一个新冠mRNA疫苗,新冠大流行结束之后,新冠疫苗的市场明显收窄,BioNTch进一步加大基于mRNA技术的肿瘤药物的研发,使其成为公司未来的价值增长点,自主研发之外,BioNTch也积极通过购买方式,进行合作研发,中国创新药企业的相关管线是其重要的采购目标。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创新药企业卖出药物权益的首付款总额,已经超过IPO募资总额,成为中国创新药企主要的资金渠道。
2024年6月,明济生物的一款临床前药物分子权益转让给艾伯维,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为1.5亿美元,潜在交易总额超过17.1亿美元;10月,天境生物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关于CD73抗体尤莱利单抗在大中华区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战略合作,首付款为3200万欧元,约为3100万美元。
11月16日,2024中国医药工业发展大会和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证实,2023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license-out)交易超过50笔,海外授权的项目数首次超过许可引进(license-in)数。截至6月30日,中国医药企业license-out金额为256.6亿美元,license-in金额为3.6亿美元。根据经济观察报统计,截至8月10日,2024年中国创新药行业license-out的项目有59个,同比增长47.5%。
跨国药企与中国创新药企业合作开发以及收购管线,甚至直接收购企业已经成为常态。
在BNT收购普米斯之前,2023年底,阿斯利康收购亘喜生物,2024年1月,诺华收购信瑞诺医药;3月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 Bio以全股票方式收购葆元医药;4月丹麦生物技术公司健玛保宣布以全现金方式收购公司普方生物,交易金额为18亿美元。
港股市场的低估值以及A股IPO的现实情况,大量未上市的创新药企业无法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急需的融资,投资方也无法正常退出,这反过来加剧了创新药行业的“资本寒冬”的剧烈程度。
依据医药领域大数据服务提供商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共计630起,同比下降27.8%,融资总额421.6亿元,同比下降1.1%。
在这个背景下,被并购事实上成为许多创新药公司目前能够接受的最不坏的选择。
对相当多的中国创新药企业来说,以管线BD换取持续研发需要的资金,是唯一的出路和生存机会,而被跨国药企直接收购,则彻底解决了它们的现金需求难题。太多创新药企业甚至没能坚持到被收购的时刻,就难以支撑而进入破产解散的阶段。
基于这一现实困境,创新药企业被跨国药企收购对中国创新药行业来说亦喜亦忧,联想创投集团董事总经理、联想创投加速器总经理梁颖在参加2024《财富》中国500强峰会的医疗创新话题的圆桌讨论,谈及中国创新药管线被国外顶尖药企收购时,一方面为这些企业获得认可和支持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也为“很好的技术最终被别人买了”觉得可惜,她认为未来还需要包括政策在内的很多方面支持来激励中国创新药的发展。(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