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靠性价比席卷市场的平价茶饮巨头登陆港股,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3月3日,蜜雪冰城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继奈雪的茶、茶百道和古茗之后的“新茶饮第四股”。上市首日,蜜雪集团涨超43%,收报290港元/股,市值1093亿港元,成为目前茶饮行业最大IPO。
或许叠加当下市场对港股乃至中国资产看好情绪的推动,在新股认购阶段,蜜雪冰城融资认购金额即超过1.77万亿港元,融资认购倍数达到5125倍,刷新了港股纪录。
蜜雪冰城上市的另一个关注点是,能否打破同行难以走出的“破发魔咒”。
例如,“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于2021年在港股上市,发行价为19.8港元,如今已跌去近9成。但在蜜雪冰城IPO对港股消费股的提振下,奈雪的茶在过去一个月股价涨超80%。
古茗同样成为蜜雪冰城IPO的受益者,过去一个月该公司股价涨近20%,最新市值约为260亿港元。古茗在今年2月12日于港交所挂牌上市,背后有着腾讯、红杉中国、美团龙珠等明星基石投资者为其背书。
美团与红杉中国也并未错过押注蜜雪冰城的机遇,除这两家外,高瓴、博裕资本、英国投资巨头M&G plc三家机构旗下基金也进入了蜜雪冰城基石投资者的行列。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茶饮行业的资本盛宴,隐藏着中国消费市场结构性变革的深层密码。“红杉、高瓴等顶级机构的加持,是对新消费估值体系的重新定义。当Z世代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价格敏感型品质消费’,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然改变。”柏文喜评论道。
蜜雪冰城于1997年在河南郑州创立,前身为“寒流刨冰”——创始人张红超在街头经营的冷饮摊,曾经历三次倒闭和四次搬迁;2007年,联合创始人、张红超弟弟张红甫加入,开启标准化运营和加盟扩张模式。随着蜜雪冰城上市,持有大多数股份的兄弟二人身家已超850亿港元。
与这家国民奶茶品牌的创业经历有些相似的是,蜜雪冰城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蜜雪冰城曾谋求在港股上市,后于2022年转战A股,因全面注册制实施未能平移深交所审核,未能成功;2024年初,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后续未进入聆讯环节,铩羽而归。
如今登陆港股而成为新茶饮第四股的“雪王”,多年来一直与平价的品牌形象深度绑定。蜜雪冰城旗下有“蜜雪冰城”“幸运咖”等品牌,其中现制茶饮的主打产品价格基本在5—10元范围内。它将自身定位成“聚焦提供单价约为6元的高质平价产品”。
一位财富Plus用户认为,“蜜雪冰城常被认为是抓住了消费降级的红利,但个人更倾向于它创造了国内性价比消费的开端。”
除低价外,下沉市场规模和供应链能力也是帮助其实现扩张、吸引资本市场的关键。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在全球拥有超过45000家门店,覆盖中国及海外11个国家,为全球门店数最多的现制茶饮企业。其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数占比达57.2%,并且仍在向乡镇等下沉市场渗透。
蜜雪冰城的门店中,99%为加盟门店,这也构成了蜜雪冰城的主要收入来源:向加盟商出售门店物料(包括食材及包材)和设备。换言之,门店卖出的饮品更多,蜜雪冰城向加盟商出售的物料也就更多。
从业绩表现来看,2024年前9个月,蜜雪冰城营业收入达到187亿元,净利润高达35亿元,期内净利润率为18.7%,利润表现居行业前列。自建供应链体系掌握原材料定价权,将单杯成本控制在4元以内,是蜜雪冰城筑建的竞争壁垒,也使这家公司更像奶茶行业的供应链企业。
在生产端,蜜雪冰城已实现糖、奶、茶、果等核心原材料的自产,避免中间商赚差价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目前,其端到端供应链体系覆盖采购、生产、物流、研发及品质控制等环节。
蜜雪冰城曾表示,本次IPO预计募资净额约32.91亿港元,募资的66%将用于提升端到端供应链的广度和深度,此部分计划中包括搭建其国际供应链平台以支持海外业务的扩张。
尽管蜜雪冰城在东南亚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以门店数量计为东南亚最大的现制茶饮企业,但海外收入对蜜雪冰城的业绩贡献目前仍然很有限。
蜜雪冰城称,2024年前九个月海外收入70%以上来自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根据蜜雪冰城过往披露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其在越南市场营收超900万元,亏损32万元。
未来蜜雪冰城向海外供应链的建设输血,或意在复制中国市场规模化扩张的故事,进一步掌握定价权。但该品牌需要在海内外市场解决的相同问题是,长期如何平衡企业利润增长空间、加盟商的利益和价格敏感型消费者的需求。2023年,有媒体报道称蜜雪冰城宣布在越南产品降价25%,而供应给加盟商的原料只降低8%—10%,因调价损失一度引发当地加盟商的抗议和不满。
而在中国本土市场,已建立低价心智的蜜雪冰城,每一次涨价动作都尤为引人注目。去年12月,蜜雪冰城多家门店在小程序发布公告,对冰鲜柠檬水、冰淇淋等热门产品涨价1元,涉及广州、深圳、北京部分门店。蜜雪冰城将调价动机归因于“市场因素和门店经营情况”,但消费者对此接受程度不一。
这一举动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蜜雪冰城无法舍弃低价定位的同时,也在谋求增长的需求下试探市场和消费者的反应。蜜雪冰城是否能够跨越周期,稳坐茶饮行业的性价比之王,吸引消费者为之买单,结果也将呼应资本市场的追逐。(财富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