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商潮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长期主义”的坚持,藏在药明康德2024年报里

特刊
2025-03-20

药明康德成立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那时候,各个疾病领域都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全球创新合作火热,美国先后有6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集中上市,产业正处在新一轮周期爆发的前夜。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长期游戏》一书的作者Dorie Clark曾经如此评价长期主义者:“如果你在长时间内坚持一件事,你往往看起来像个傻子,因为它缺少回报。但当它最终成功时,人们会理解并认为你就像个天才,只是大多数人不愿意等那么久。”

医药行业CXO头部公司药明康德近期发布的2024年报,也让人想起这个结论。

2024年,全球经济体都在缓慢前行,地缘摩擦让时局充满不确定性;医药行业本身也还处于自身周期的低谷,回暖尚需时日。众多企业都陷入了低迷。

这一年,药明康德受到了来自美国的额外“排挤”,看起来承压更多,但我们看到了足以用“亮眼”形容的“成绩单”:

2023年初,药明康德给出区间相当狭窄的业绩指引:2024年收入达到383亿元至405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将保持2.7%至8.6%的增长。

整整一年,药明康德都未曾下调自己的指引,至2024年收官,其各项数字都稳稳落入指引区间内:全年营收达到392.4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经调整non-IFRS净利率更是达到27.0%,创下历史新高。

并且细分来看,药明康德除了去年初受到意想不到的挑战波动,从第一到第四季度,营收和利润都节节攀升,尤其在2024年第四季度,收入和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两端都创下了新高,达到了惊人的115.4亿元和32.4亿元,韧性和速度让人印象深刻

2025年,这家公司再次给出更高的指引,其预计持续经营业务收入将同比增长10%至15%,公司整体收入也将突破400亿元大关,直达415亿元至430亿元区间。这意味着其收入指引的中位值较2024年大涨了超过7%,在如此大体量下依然保持高速发展。

这家年仅25岁的公司,似乎已经展露出“基业长青”的潜质。

质量为基

药明康德成立于世纪之交的2000年。那时候,各个疾病领域都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全球创新合作火热,美国先后有6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集中上市,产业正处在新一轮周期爆发的前夜。

但新药研发始终没有跨过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痛点”。2000年,药明康德以“赋能者”的定位出道,希望以自身的能力规模平台,帮助药企降低新药的研发门槛和成本,加速新药的开发进程。

这条路并不容易。

医药是一个典型的强监管行业,大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数据,小到实验室的门谁能开、瓶子放在哪里,都有对应需要遵守的规则,堪称严苛。

药明康德从创始之初就坚持对标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全球最高标准,在缺乏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先后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获得OECD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双认证的GLP临床前实验室、中国第一个获得OECD以及NMPA认证的GLP/GCP生物分析实验室,等等。

尽管起步艰难,但事后看,早期的投入都是值得的。由于质量体系扎实,这家公司很快赢得了多家大药企客户,包括默沙东、辉瑞、强生等等,不少大药企与其已经至今合作了超过20年;而得益于多年来优良的审计记录,据披露,目前FDA和EMA已经豁免了该公司超过20项药品获批前的审查,足见这些权威的监管机构也已经给予了药明康德质量体系高度的信任。

如今,药明康德每年仍然需要接受数百次的来自全球客户、监管机构和独立第三方的质量审计,这已经成为这家公司的常态化工作之一。

根据年报披露,2024年,药明康德接受的审计数字达到802次,约等于每个工作日都要接受3.2次审计,均100%符合质量审计要求且无严重发现项;此外还有来自于全球客户的58次信息安全审计,也没有发现重大网络安全和商业秘密信息泄露事件。

罕见的模式

要获得发展,只有质量体系还远远不够。

多年来,药明康德一直坚持着“跟随客户”“跟随分子”的战略,其官网上赫然写着:要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平台,“让任何人、任何公司都能通过药明康德的平台,实现他们自己的创新梦想”,而这家公司最终的愿景,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

当然,看一家公司不能只看它说了什么,更要看它做了什么。而从行动和结果看,这家公司的确在贯彻这个目标。

在创始之初,药明康德还只提供化学合成的服务,简单来说就是药企或研究机构画出一个化学分子结构,药明康德帮它们真正在实验室里做出来。但这一简单的服务显然只是新药研发中的一小环,距离“任何人、任何公司”的目标还有很长距离。

25年来,通过稳扎稳打地扩建,药明康德的服务逐渐覆盖新药从早期发现和研究(R)、开发(D)、再到生产(M)的全流程,成为了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模式业内罕见。

这里的“罕见”有两层意味,其一是耐心与决心罕见。做CRDMO,就意味着药明康德做好了长期护送分子“闯关”的准备。目前普遍认为,研发一款新药平均需要长达十年的投入,成功率可能不及“万里挑一”。愿意从源头陪伴到上市的合作伙伴凤毛麟角。

其二是能力全面性的罕见。“想做”不等于“能做”,“能做”不等于“做得好”,新药研发任何一个环节的能力搭建和项目推进都不是易事,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CXO公司只会针对少量环节搭建平台,譬如CRO专注研发,CMO专注生产,能够打通所有环节的CRDMO也是凤毛麟角。

CRDMO对药企和患者意义巨大。一方面,这个“端到端”的平台能够提供质量均一、符合全球标准的服务,降低项目在多个CXO间转移和管理的风险;另一方面,能力集成一体的平台还可以对项目有更整体的设计规划,通过平行推进或无缝衔接的方式,大幅加速新药问世的速度,患者可及性也更高。

前期的勤恳投入如今持续兑现回报,数十万分子管线从药明康德的CRDMO“漏斗”中层层转化:2024年,药明康德R端合成小分子数达到46万个,位于中后期的D&M阶段管线新增分子达到1,187个,商业化及III期项目新增达到25个——而美国FDA去年批准的新药一共也才50款。

抵达患者手中的药物也越来越多了。药明康德2024年报显示,其最接近新药上市环节部门临床CRO在这一年助力其客户获得29项临床试验批件和1项上市申请,SMO(临床试验现场管理组织)则在2024年支持了73个产品获批上市,近十年累计助力了255个新产品上市。

在今年年初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上,药明康德披露,在美国FDA批准的所有小分子新药中,药明康德支持了其中6款的生产,占19%;自2018年以来,美国FDA所批准的所有小分子新药中,18%由药明康德赋能,这意味着几乎每5个美国FDA批准的小分子新药中,就有1个得到了药明康德的支持,对全球患者的意义不言而喻。

保持专注,不畏周期

亚马逊的创始人贝佐斯曾说,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能放到未来七年,和你同台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时至今日,药明康德已经成为了全球头部的CXO公司,CRDMO模式让其获得了大量客户的信任。

2024年,药明康德的活跃客户数约6,000家,仅化学、生物学和测试三大业务板块的新增客户就达到约1,000家;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的收入达到166.4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同比增长达到24.1%。

这家公司依旧谦逊地走在实现其自身愿景的路上,仍然在不遗余力地帮助每一个创新者。

Terran Biosciences,一家专注于神经精神疾病的小型新锐公司,曾经在短短六周内想要快速合成超过240个复杂的化合物分子,完成全套药性评价工作。它们找到多家CXO,对方均表示没有办法完成,只有药明康德最终“接单”。

为了实现这个项目,药明康德调集了来自三个基地、超过200名研发人员,多条技术路线同时进行,合成、测试、工艺放大无缝配合,最终做到六周内全部交付。

“如果不是药明康德,我们不可能达到现在这样的新药研发速度。我们曾经在多地考察,但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我们组建一支200多名科学家的队伍来投入一个新项目。”Terran Biosciences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Sam Clark向行业媒体STAT News公开表示。

图片来源:2024年药明康德投资者开放日

权威研究机构Scripps Research下属Calibr-Skaggs创新药物研究所的副总裁Vadim Klyushnichenko近期也在Outsourced Pharma上分享道,他会和各种类型的公司合作,但从员工数量或设施规模来看,一些“大型”CXO甚至不会回复他的RFP(提案请求),而药明康德总是把他的项目当成自己最重要的客户项目来对待。

经济发展也好,行业发展也好,万事都有周期性。近八年来,全球医药市场投融资历经先升后降,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回暖,大部分的CXO公司也随周期波动发展。

但药明康德通过专注于自己的长期愿景,专注独特于行业的CRDMO业务模式,年营收已经从2018年的不足百亿元,发展至2025年即将突破400亿元,如同轻舟拂过万重山。

企业无法左右周期不出现,但专注者可以行稳致远。

 

特刊 | 该文章由药明康德提供,非《财富》(中文版)编辑内容,文责自负。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