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商潮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雷军疑似主动“降温”,万亿小米股价到顶?

刘兰香
2025-03-26

“不缺钱的情况下,融资会很轻松”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一年涨超三倍的小米股价助力雷军短暂登顶中国首富榜单后不久,小米集团宣布以折让6.6%的价格配股净筹425亿港元,引发小米股价单日暴跌逾6%,市值跌破1.4万亿元。作为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的雷军,疑似主动为持续高烧的小米股价降温,也给投资者出了一道难题:如果这是小米股价见顶的信号,是否还要坚守?

昨日(3月25日)早间,小米集团发布配股公告称,拟通过"先旧后新"方式发行8亿股新股,相当于当前已发行股本的3.2%。根据53.25港元/股的认购价计算,较前收盘价折让6.6%。股权结构变化表显示,配售完成后雷军持股比例将由24.10%微降至23.4%,其他股东合计持股从75.9%稀释至73.6%,新增投资者持有3.1%股权。

“先旧后新”即大股东先将持有的旧股转让给配售投资者,待公司获得资金后再发行新股补偿大股东,从而恢复其持股比例。该方式高效便利,可避免繁琐的流程,有利于股东和公司的股票和资金交接,但也会在短期内对市场造成较大的冲击。

尽管公告称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业务扩张、加大AI及电动车研发投入,同时补充营运资金,但折价配股的方式被部分投资者视为对公司估值的低估,且在港股近日较为脆弱之际大举“抽水”也被视为雪上加霜的操作。昨日,小米开盘大跌5%,当日成交额放出718亿港元的历史天量,最终收跌6.3%报53.4港元,并带动恒生科技指数大跌近4%,而这已是该指数在四个交易日中第三次跌超2%。

市场的担忧在于,配股公告发布的前一日小米收盘价为57港元,处于历史高位,而从以往类似情况来看,高位配股的结局往往是股价迎来阶段性的顶部。当然也有例外,最近的案例是3月初刚完成435亿港元定增的比亚迪,虽然在公告次日其股价也曾大跌,但随后几天就被修复并创出了历史新高。市场人士认为公司的发展潜力还是最关键的因素,且港股的配股一般都是上市公司先找好定向的投资人,而这次小米募集金额高达425亿港元,承接人还愿意在当前的的高位进场,恰恰也说明其看好小米。

花旗昨日发表的报告称,这次融资对小米长期发展或有积极的作用,有助于降低杠杆率、支持人工智能相关研发、扩大电动车产能以满足国内强劲需求,并可能推动海外扩张,同时改善股东结构并消除近期的市场隐忧。然而,由于股权稀释效应,短期内可能对股价构成压力。

目前,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势头,但也确实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

根据小米集团财报,2024年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营业收入为328亿元,但经调整后净亏损62亿元。截至2025年3月,小米SU7累计交付量已达20万辆。此外,小米SU7 Ultra作为高端车型,虽售价高达50万元但也提前完成了全年1万台的销量目标。3月18日,雷军发微博表示已将2025年全年的新车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亦庄二期工厂计划在2025年第三季度投产,月产能将突破3万辆,这意味着小米需要投入约200亿元资金用于设备采购、供应链整合及产线调试。同时,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相关投入同比增长25.9%,用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及电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由此来看,尽管小米拥有超1778亿元的现金储备,但其每年的开支同样巨大,未来仍需在资金投入和业务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显然,高位配股是雷军的未雨绸缪之举。实际上,他很早前就曾说过,“最重要的事情是,留足你账面的现金。你不缺钱的情况下,融资会很轻松……当你账面没钱的时候,你是融资最痛苦的时候,你几乎没有任何谈判能力。因为他明天不给你钱,后天你就死了。”

雷军的未雨绸缪不止于此。昨日,他在“闪现”母校武汉大学给学生颁发“雷军卓越奖学金”的同时,凌晨六点就开始在校园内为即将上市的小米首款纯电SUV“小米YU7”拍摄宣传内容。他昨日中午在微博上展示的写意风格图片似乎暗示小米股价暴跌丝毫未对他造成困扰,而若考虑到2月26日小米港股大涨推动总市值超1.4万亿港元并令他的身家达到4400亿元人民币,超过农夫山泉钟睒睒和字节跳动张一鸣而成为中国新首富后,他当时在武大校友群对此回应称“假新闻”,在昨日港股巨震之时他的悠然可能反而折射出他对小米股价回调的认可。

一方面可以为股价“降温”,一方面还能为公司未来的进击筹集更多子弹,此次配股对雷军而言堪称一举两得。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2020年12月也曾通过巨额配股定增和可转债发行来为其长期布局奠定基础。当时这一举措正值华为因美国限制而让出部分市场份额之际,小米抓住机会将融得的资金重点投向5G通信、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智能手机芯片等核心技术领域,尤其是手机业务借此从中低端市场逐步渗透到中高端市场,市场份额飞速攀升,也为后续进军电动汽车业务增厚了缓冲垫。

不过,小米从2018年上市至今,先是通过IPO募资240亿港元,加上2020年12月配股募资237亿港元,同时发行8.55亿美元零息可换股债,再加上此次配股融资425亿港元,在股市的累计融资总额近千亿港元,但期间从未进行过分红。相比之下,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企业资金压力更大但仍坚持分红,投资者对于小米“只顾融资、一毛不拔”的不满,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昨日其股价的抛售。

尽管如此,小米港股今日并未继续下跌而是震荡走高,虽然最终仅收涨0.8%,未能尽数收复昨日失地,但在多空角力之下,选择继续相信雷军的投资者也并非没有赢面。(财富中文网)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