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问题……
出岔子的手机战略
鲍尔默似乎一度打算放松“一切向Windows看齐”的战略,至少在手机业务方面。2008年,经过大规模造势,微软收购了Sidekick手机开发商Danger移动科技公司。Sidekick曾经是一款非常走俏的手机,就连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和帕丽丝·希尔顿(Paris Hilton)也曾经做过它的代言名人。Danger为自己的手机开发了一款基于Java的软件。[Danger的创始人安迪·鲁宾(Andy Rubin)还创办了一家名叫Android的公司,后者在谷歌旗下的表现好于Danger在微软旗下的表现。]收购之后,微软把Danger整合到了一个代号为Pink的秘密团队。这起收购交易正式完成前,微软高管马特·本克(Matt Bencke)曾会见过Danger团队成员。“他对我们讲,‘我们计划给Danger火上浇油’。”据一位当时在场的人士回忆。“Danger的所有人员当时都认为这话的意思是:‘你们正在开发一款很棒的产品,我们计划提供所需的资源,把它推向下一个阶段’。”
两个月后,Danger员工发现,这只不过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大多数人将被安排到新的工作岗位,协助其他人员开发一款面向十一二岁少年的基于Windows的新型手机——Kin。(马特·本克通过一位微软公司发言人表示拒绝就此发表评论。)灾难接踵而至。公司内部一个规模较大的团队当时正开发一款名为Windows Phone 7的操作系统,以此跟苹果的iOS和谷歌的Android竞争。Kin团队最初被告知,他们的手机将使用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但是Windows Phone 7的开发工作未能如期完成。Kin团队只得使用尚未完工的新手机操作系统尽力而为。
“他们花了那么多钱购买我们手中的行业专有技术和我们的经验,但基本上没有人听取我们的意见。”熙德·哈罗威(Cid Halloway)说。他是在2001年以资深软件工程师的身份加入Danger的。哈罗威只能尽量找机会提出自己的建议,但他这样做似乎只能让别人感到很烦。“少数人公开对我们讲:‘我们认为你们幸好开发了Sidekick手机,所以请坐下,停止发牢骚,按我们所说的去做’。”
“那几年的经历并不算愉快。”哈罗威在说到供职微软公司的30个月时说。他在去年秋天离职。
2010年4月,微软正式发布Kin。这款手机外观时髦,但每月70美元的最低消费却使它的服务相当昂贵,市场反应平平。对于一款面向十一二岁少年的产品而言,它没有瞄好靶子:不带短信功能,不能播放YouTube视频,用户也不能购买在线游戏。在面市仅仅48天之后,微软只得宣布停止销售此款手机。据内部人士透露,为开发和营销Kin,微软花费了至少10亿美元,实际数字很可能接近20亿。
在微软内外的很多人士看来,Kin手机的惨败再次说明,一旦涉及到面向消费者的任何产品,鲍尔默这个原本精明聪慧的领导者似乎立刻变得耳不聪、目不明了——鉴于消费者在决定公司科技决策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这真是微软的一大挑战。“你需要能说出以下这种话的负责人:‘你知道,我们在这上面花了很多钱,但为避免它对我们的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我们不得不抛弃它’。”一位前高管说。
霸占项目
在微软内部有一种说法,叫“霸占项目”(licking the cookie)。意思是,公司内部的某个小组,通常是Windows操作系统小组,宣布自己有意开发一项功能或一款产品,以此阻止公司内的其他人染指。微软公司一位前任经理(他现在还在为微软提供咨询服务)说,Windows操作系统小组想拥有一个项目,通常这可以理解,但在当今绝对不容许科技公司有贪吃毛病的时代,这样做会放慢公司的开发步伐。
其他人还谈到微软公司存在一些被前雇员称为“圈内人”(made men)的人,他们曾在上世纪90年代微软春风得意时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他们怎么可能会犯错呢?只是,他们确实一再做出糟糕的决定。“你想在手机业务方面有所创新吗?”一位名叫詹姆斯·惠特克(James Whittaker)的前微软高级工程师说。“那么去跟负责相关业务的圈内人去谈。如果他不喜欢你,或不喜欢你的创意,你的创新就完蛋了。”
罗伯·圣菲利波(Rob Sanfilippo)认为,前雇员们的评论未免有些过于苛刻。他在微软公司工作了14年,现在为一家位于华盛顿州柯克兰市的咨询公司Directions on Microsoft工作,负责追踪微软公司的经营状况。他认为微软当然有不少失误,但也有很多创新,这些创新被应用到很多新产品中,从Windows操作系统,到处理了很大一部分互联网电子邮件的交换服务器。这些功能更新通常都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公司在防止谷歌和其他公司争抢Office和Windows市场份额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圣菲利波说,在很多领域“微软都是佼佼者”。
但是,即便是圣菲利波也认为,微软抱守Windows品牌魔力的时间太久了。“他们终将认识到自己不可能心无旁骛,只要不断地把Windows应用到各种电子设备,它们就可以发挥良好的功能。”他说。
一些前雇员认为,微软的出路在于分拆。2008年离任前曾担任产品经理的查尔斯·菲茨杰拉德(Charles Fitzgerald)一度很是反对这种观点,谁胆敢同意司法部把微软分拆成“小比尔”的建议,他就跟谁急。但现在任VMware软件公司高级高管的菲茨杰拉德却建议把微软分割成六家规模较小的公司。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Windows尽可以霸占任何它想霸占的项目。解放Office部门,使它能够为iPad和Android开发应用程序,而无需事事都以Windows优先。企业软件部门如果独立成一家公司,在平台方面会变得更加具有探索性,更好地跟甲骨文和SAP竞争企业客户;那些负责必应或Xbox等产品的人员,也需要学会凭自己的本事生存,至少在他们花光从微软得到的应对独立之初的困难的缓冲资金之后必须如此。其他人设计了一套没有那么详细的方案:微软公司去做它做得最好的事情——向企业提供软件——出售其面向消费者的部门。
鲍尔默对于微软剥离消费品业务的建议嗤之以鼻。高盛分析师莎拉·弗里亚尔(Sarah Friar)在调降微软股票等级时,就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鲍尔默为此说莎拉·弗里亚尔“疯了”,并称她的建议是“我所听过的第二疯狂的想法”(至于最疯狂的想法是什么,他没有给出任何提示。之后,弗里亚尔离开了高盛)。
鲍尔默仍然需要采取措施重整微软虎威,改变当前作为一个公司倦怠(这已经算好了)教科书案例的现状: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尔·库苏马诺(Michael Cusumano)把微软写进了自己的几部著作,包括新作《持久力》(Staying Power)。在库苏马诺看来,微软是一个绝望地卡在空档的公司,很大部分原因是微软的董事会势力很弱,除了比尔·盖茨外无人能赶走公司的CEO。比尔·盖茨是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5%左右发行在外股,而鲍尔默是比尔婚礼的伴郎。“鲍尔默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坚强维护者,但也仅此而已。”库苏马诺说。
对微软而言,一切都太迟了吗?由于放弃了在很多领域的领先优势,它现在处境无疑变得更加艰难了。但手写平板电脑市场上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手机市场上的大数法则争夺战也是在四年前苹果公司首次推出iPhone之时才真正开始的。一些较微软(它坐拥440亿美元的现金)面临着更大障碍的公司都实现了自我再造。苹果公司也许是科技行业最著名的转型案例,但摩托罗拉和Netflix也从死亡的边缘活了过来。它们复活的原因是:强大的领导力,以及愿意摆脱过去,迎接虽然不确定但充满希望的未来。
译者:郑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