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第四讲:管理层接班人计划
 作者: 《财富》(中文版)    时间: 2010年12月2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视频测试频道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无论你作为企业建设者也好,创业者也好,CEO也好,只有在你的继任者成功之后,你才算交出了圆满的成绩单。别以为一卸任,你的表现就可以盖棺定论。如果你的接班人失败了,你也就失败了。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双语访谈实录:
Thomas D. Gorman: As you know, we talked about ten Chinese companies on the Fortune Global 500 list 2001 versus 37 today. Most of the bigger Chinese companies and most Chinese companies for that matter are fairly young. So the whole question of succession planning is very top of mind and timely.

Jim Collins: Yep.

Thomas D. Gorman: And you know, based on your research, how much time in advance, how far in advance should a good CEO be thinking about succession planning? How much effort and research should they put into it? And thirdly, how transparent should the process be at some point, in the game?

Jim Collins: There's a question that you alluded to a little later that I may highlight a little now and then we'll go into the succession thing.
One of the things that's fascinating is that there is a methodology which shows that entrepreneurs and company builders are different people. And what you have from the entrepreneur is they kind of run out of steam, as an entrepreneur, and then you've got to have a company builder.
高德思:刚才我们谈到,在2001年只有10家中国公司进入 《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Fortune Global 500),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增加到37家。很多中国大企业,以及榜单中的大多数中国企业,都非常年轻。所以选择接班人的问题眼下看来非常重要,也正是时候。



吉姆·柯林斯
:是的。

高德思
:根据你的研究结果,一个好的CEO应该提前多久开始考虑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他们应该投入多少精力做这件事情呢?还有第三点,这一过程应该有多透明呢?





吉姆·柯林斯
:你刚才间接提起了一个问题,我想先解答一下,然后我们再说接班人的问题。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企业家和企业建设者理论上是不同的人。如果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作为企业家,他们的行动力会逐渐迟缓,这时就需要一位企业建设者。
>>显示全部


推荐视频
《财富》对话上野千鹤子
《财富》对话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
《财富》对话华润啤酒首席数字官郭华
广厦人间——广州建筑集团品牌文化纪录片
《财富》对话王石:再次创业,把减碳做成生意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