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国际部对渤海银行出具反馈意见,要求详细说明山禾药业、恒生制药的28亿存款被提供给第三方质押担保的情况。据悉,前两者声称其存款被质押担保给华业石化,但后者未如期偿还其中一笔到期债务,导致前两者账户下的约5亿元被银行划扣。
近期,个别商业银行与企业客户因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生纠纷,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媒体披露,有银行企业客户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存款被质押。个别银行与企业客户因存单质押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发生纠纷,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由于涉及金额巨大,这可能是近几年最大的银行声誉风险事件。
但是,在应对舆情方面,由于涉案银行的做法较为简单,难以服众,从而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银行存款被“莫名”质押事件已经影响到了银行声誉。
银保监会两次回应利于维护金融秩序
2021年11月19日,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银保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要求相关银保监局组成工作组,进驻银行开展现场调查。目前,调查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如调查发现银行存在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罚问责。
一些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出现了发展不规范、内控失效等问题。银保监会要求,各银行机构要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规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管理,按照“了解你的客户”原则,严把业务准入标准。
2021年12月7日,银保监会称,对于个别商业银行第三方存单质押承兑汇票案件,银保监会前期已第一时间派驻监管工作组开展现场调查和督导,并要求涉事银行总行同步进驻相关分支机构,对相关票据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
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抓紧进行违规事实认定和证据固化等工作,下一步将依法依规做好行政处罚和涉事机构问责等相关工作,督促机构加快弥补管理缺陷和漏洞,树立合规经营理念。
同时,监管部门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加大对金融行业违法违规问题打击与纠正力度,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涉事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与商业银行定位背道而驰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情况分析,这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管理较为薄弱
商业银行管理存在缺陷和漏洞,或多或少沾染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甚至可以说,银行党委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缺乏对大是大非问题的辨别力、驾驭力、控制力。
譬如,银行对内部管理人员所涉及的技术含量不高的犯罪,难以防患于未然。案发后,银行方面也没有主张起码的公平正义。在企业文化上,已经带有是非不分的成分。如果任这些管理缺陷和漏洞滋生蔓延,那么必将使社会金融秩序紊乱。
商业银行要靠信誉经营,背离诚信的商业银行必然成为洪水猛兽。银行的一粒灰,落到客户头上就是一座山。
二、合规经营意识差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出现了发展不规范和内控失效的问题。若“莫名”质押的事实存在,其背后必然是银行内部系列操作的无序和随意,这是商业银行失去信誉的信号。
三、败坏商业银行声誉
涉事银行内部一些人把客户当成谋取私利,甚至作案的工具,不惜作伪作恶,涉案金额之大令人发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可怕之处在于,案件中,这些银行内部人员,在工作上擅权妄为,违规违法之易,如入无人之境。由于涉及的银行关联人员众多,已经构成银行整体作案之嫌,这在商业银行历史上是罕见的。
一则消息称:“11月2日,相关部门初步调查发现,一家涉事银行在办理贷款担保质押业务材料上的印鉴都涉嫌伪造。”若此消息为真,银行无疑应对这起案件负主要责任,并对存款客户负责。虽然这些违法违规问题是个别事件,但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四、未做到勤勉尽责
银行应当勤勉尽责,严格遵循“了解你的员工、了解你的业务、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针对具有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背景,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客户及其贷款的本质、资金的来龙去脉等特征。
而涉事银行的做法令人匪夷所思。其一,为何涉事银行内部控制、贷款管理、风险管理、结算管理如此不堪一击?其二,如此大的金额、如此长的作案时间,在涉事银行内部如此多的部门内畅通无阻,银行内部一连串的违规违法的存款贷款业务,为何没有预警?
总之,银行存款被“莫名”质押严重影响商业银行声誉,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坚决改正的时候。否则,将为“劣币驱逐良币”打开大门。(财富中文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银行业协会原副秘书长、中国银行业声誉风险管理联席会第二届常委会常务副主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徐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