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当上市公司的股东”是价值投资的精髓。但关键是,你到底相不相信、有多信,以及是不是无条件的相信。对于中概股投资,亦如此。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在美国上市的诸多中国公司将面临退市的风险。一时间,中概股血流成河,哀号遍野。很多投资了相关个股或基金的投资人面临去年先被腰斩、今年再被踝斩的惨痛局面。
网上有很多文章给投资者加油打气,指出了中概股即使在美国退市,照样可以回香港上市。退一万步说,即使上市不了,只要内核够硬,当股东也是没有问题的。巴菲特曾经说过,“我买股票之前都要问自己,假如纽交所五年之内不开门,我还会不会买这只股票”,作为价值投资理念的生动诠释,这句话再一次像一束微光,在漫漫长夜中给夜行者方向和信心。
这句话没毛病,“买股票就是当上市公司的股东”是价值投资的精髓。但关键是,你到底相不相信、有多信,以及是不是无条件的相信。
比如前几天我跟一个客户见面,他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他们公司虽然经营业绩非常不错,企业前景也很好,但股价最近也跌得七荤八素的。他自己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也很惨淡。他问我要不要把股票卖掉。
我问他,“咱们换个角度想一想,你们公司也是上市公司,你会因为市值跌了一半而卖掉自己的公司吗?”
他脱口而出,‘那当然不卖,我们公司没问题。”
我接着说,“你看,在做这个判断时,你就不是仅凭股价下跌而做出卖出决策。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你非常清楚公司股价波动不会影响你公司的经营运转。比如该招的人还不是继续招,该投产的项目继续投产,该履约的合同也继续履约,你不会因为今天股票跌停了,明天就砍掉几个部门。你的公司继续为投资人创造价值,今年和明年依然有很高的利润增速。既然股价高低不影响你自己公司的底色,这个道理对你投资的其他公司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真的相信买股票就是当股东,如果你认定投资的公司质地非常优异,那么你肯定不需要卖掉。’
没想到他说,‘对,股价这么低,我们还想着要不要回购公司的股票,回购回来当员工股权激励。’
他接着问,‘基金要不要卖?’
我说,‘需要具体基金具体分析,不好一刀切。但有一点,如果想在基金身上赚大钱,而不是炒一把就走,也需要信仰基金经理的信仰。’
我看他有点迷茫,接着解释,‘优秀的基金公司有自己坚持的投资理念。比如像景林,他们的理念就是跟优秀公司共成长,做优秀企业的长期股东。他们相信优秀的公司最终能穿越周期和风雨,为他们带来丰硕的回报,过去十几年,他们确实也受益良多。因此他们很少择时,把精力都投入到深度研究公司上。这个时候如果你选择继续持有景林,你需要相信的是,长期持有优秀公司能为投资人创造优秀的回报,且景林具备把甄选优秀公司的能力以及长期持有的定力。你相信,你就继续持有;你如果不相信这两点中的任意一点,你就卖掉。
这个时候,不管是自己买股票,还是买基金,都到了考验信仰的时候了。对投资人如此,对基金经理也如此。股票大跌,也是我们观察基金经理是否践行其投资理念的最佳窗口。太多基金经理,嘴上说的长期价值投资,做时间的朋友,心里想的却是‘TMD,这个股票怎么去年没有卖掉,做时间的炮友不更好吗’。”
客户听笑了,但他又问,‘我在香港买了阿里和腾讯,现在只剩下一半了,怎么办?’
我说,‘大逻辑还是一样,看公司质地,虽然他们最近暴跌的导火线是美国突然对这些公司下黑手。但如果你投资以阿里和腾讯为代表的这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优秀互联网公司,你可能还需要建立另外一个信仰,那就是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贸易战实际上体现的是生产领域的逆全球化,美国对中国互联网公司发动金融战体现的是金融领域的逆全球化,欧美在碳排放政策上的出尔反尔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合作上的逆全球化。。。中国是过去这几十年全球化浪潮的最大受益者,如果你认为全球化浪潮就此终结,且逆全球化演进会极大影响中国的投资价值,如果这两个假设你都相信,那你就应该卖。’
‘另外,这些互联网公司的估值逻辑会不一样了。过去风光的时候,大家是按照PS给他们估值,不赚钱不要紧,只要收入能增长,投资人就相信故事能讲得下去,估值就能撑得住,甚至股价能创新高;反垄断后,整这些花哨的没用了,大家不见兔子不撒鹰,企业盈利才是硬核逻辑,赚到钱才是真本事,所以大家就按照PE来估值;在美国退市后,如果不能上市,那大家可能就会按照股息率来估值了。因此,在估值体系重构的巨大变化下,你是不是买得足够便宜,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决定了你的投资多长时间能回本,以及最终你的持有收益率。而且安全边际也需要不断被检视,因为估值逻辑变化后,曾经的安全边际有可能成为估值下调时的估值天花板。
其实跟客户讲这么多,我干的就是一个按摩技师的活。干按摩技师这么多年,我觉得按摩这件事情,既有用,也没用。
有用的地方在于,在迷茫恐慌时,如果有人能打打气加加油,在漫长黑夜中,如果有人能点亮一束微光,那么大家就能坚持得更久一点,在坚持的过程中就能稍微淡定一点,坚持到最后的人就能更多一些。从这个意义上,投资顾问提供的是情绪价值。
但这些也没啥大用处。因为投资毕竟是个人的事,而且投资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全方面考验。
投资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世界观。像巴菲特的信徒有一次问巴菲特:‘价值投资的奥秘是什么?’巴菲特回答道:“独立思考和内心的平静。”认知水平不可能因为听了几次基金经理的路演、看了几篇爆款文章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投资顾问提供了几次按摩而改变,一切都没有变,我还是我,改变的只是当时的肾上腺素高低。那如何才能萃取真经,提高思想深度,真正像股神那样思考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反复学习总结、不断实践,多思考、多感悟。但这件事情,显然不是靠外力的按摩推拿能达到效果的。
否则,就好像现在,你看完几篇宣扬巴菲特理念的文章,觉得自己突然掌握了财富进阶的秘籍,大感现在就是改变命运的好时机,遍地是黄金,于是开始抄底平安集团、恒瑞医药、三一重工等估值跌回几年前的白马股。但股价继续跌几天,你就受不了了,赶紧割肉认亏离场,感慨自己就是一颗祖国的好韭菜,中国不适合做价值投资。
大诗人陆游教育他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的是,诗是作者人生的阅历和感悟,不是简单的平仄押韵。就算文藻再华丽,如果读者感受不到丝毫感情,也是不能打动人的。
投资也是如此。股票、基金买卖非常简单,财务报表、基金分析的方法都不难学,投资的功夫在哪里?我觉得是在于投资人对自己的理解、对世界的认知,以及对自己信仰的事物的理解和执行上。
投资很难,难的地方在于,你有智慧,市场考验你的毅力;你有毅力,市场考验你的智慧;你两者兼有,他考验你的执行力。如果以上你都具备,他还要求你准备充足的现金流。
所以,一位好的投资顾问对于客户的投资是有帮助的,但作用有限,因为功夫在自身。(财富中文网)
作者文洁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19年从业经验,专注财富管理服务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