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1000公里续航,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叫板马斯克吗?

2022-06-27

当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跟燃油车相当的时候,曾经的劣势不存在了,汽车行业将加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那就是电动车将以碾压式的优势超越传统燃油车。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宁德时代前几天发布了麒麟电池,很多性能让人眼前一亮。虽然要到2023年才量产上市,但提前半年把一些性能公布出来,让不少产业界人士也感到兴奋。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技术原理不好懂,我们把这个看似复杂的产品拆解一下,理解起来就比较清晰。

首先要知道,麒麟电池并不是化学结构的本质创新,还是沿用一直以来的两种主流电池: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它是一种结构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在产品形状、尺寸、内部构造方面下功夫,并不涉及到底层化学原理方面的改变。

比较具有突破性的结构创新细节有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冷却散热方面,锂电池一直以来是水冷技术,也就是用水流来实现快速冷却。麒麟电池把水冷的散热面积扩大了4倍,控制温度更灵敏了,这样电池寿命有进一步的提升。

电动车刚推出来的时候有不少自燃起火的新闻,这次特别强调冷却散热技术,就是告诉消费者,冷却循环很快,不用担心电池过热导致的自燃问题了。

二是快充技术。目前多数车企的快充是1-2C,而这个麒麟电池支持4C。C就是英文Capacity的首字母,是容纳能力的意思,在电池领域里面用来表示充电速率。麒麟的4C快充电池10分钟可以从10%冲到80%。当然冷却技术提升对此也有贡献,因为快充的发热量往往更大。

很多人买电动车的时候,一个顾虑就是充电时间长,不像加油站那样方便快捷。而这次充电时间大大缩短,很接近燃油车在加油站的使用体验了。

顺便说一句,我们之前介绍过宁德时代和蔚来都在推广的换电模式,换电和快充是竞争性技术,充电速度足够快,自然就不需要换电,投资了换电站的企业就该亏损了。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了解技术对产业的改变需要更全面、更透彻。当然,有竞争对消费者是好事。

三是体积利用率达到了72%。这个概念就是,在电动车里每一点儿空间都是寸土寸金的,利用率越高那么能量密度就越高。2019年电池的体积利用率只有55%,72%也让麒麟电池成为目前全球集成度最高的电池。

四是能量密度,这个参数决定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因为麒麟电池是一种结构技术,所以可以搭配不同化学材料的电芯。如果搭配磷酸铁锂,能量密度能达到160瓦时每千克(Wh/kg),如果是三元电芯,可以达到255瓦时每千克,实现1000公里续航没问题。

关于电动车要不要上1000公里续航,过去几年一直是产业界争论的话题。

长期以来,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对电动车仍然有不少顾虑,天冷掉电快,充电太麻烦、续航也不够用,长途远行充电太麻烦等等。“1000公里续航”像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信号,将会打消许多消费者对续航的顾虑。

但1000公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特斯拉CEO马斯克就提到以他们现有的技术,实现1000公里续航需要搭载更多的电池,车子的加速和操控就会很笨重。现在长续航版的Model Y的续航是660公里,离1000公里还有挺大的距离。

这样的观点听着有点让消费者“别等1000公里续航,赶紧买车”的意味。不过了解马斯克的人都知道,他一向是嘴上很强硬,行动很诚实。我相信要是真有千公里续航的电池技术摆在他面前,他也会冷静下来仔细考量一番的。对于麒麟电池,马斯克会有什么样的回应,也是后面值得期待的看点。

不光特斯拉,这次宁德推出的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相信很多车企已经开始琢磨研发更长续航的新车了,意味着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优势正在加强。

怎么判断新技术能否替代老技术呢?在新老技术的交替阶段,有两个可能性,一个是核心性能超过旧技术,第二个是在性能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新技术提供了额外的优势。

如果说电动车是新技术,燃油车是老技术,那么核心性能当然是续航里程了,一直以来这是电动车不如燃油车的地方,跨省异地出行还是开油车比较省心一些。

当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跟燃油车相当的时候,曾经的劣势不存在了,汽车行业将加速进入到下一个阶段,那就是电动车将以碾压式的优势超越传统燃油车。

这时就要说到新技术替代老技术的第二点:当续航里程焦虑不存在的时候,电动车还带来了其它巨大优势,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就是大家最关心的省钱。根据不同的充电地点,电费虽有所差异,但总的来说,在相同公里数的条件下,电车的成本是油车的三分之一到十分之一。

当然还有其它很多优势,比如更好的接入自动驾驶功能,实现OTA升级等等。电动车和燃油车的竞争很快就会结束,转而成为电动车之间的相互竞争,这就是智能化时代的话题了。(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煜全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海银资本创始合伙人,全球科技创新产业专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KZ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