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基金没认识到的是,基金管理和投资管理是两回事。基金管理是整体策略和节奏,而投资管理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金都有明星项目,但基金整体收益一般,就是因为随机性太强,市场上来个好项目赶紧抢。更重要的是,GP里每个人的利益如何保证?只有每个人的利益都很舒服的状态下,团队很和谐上进的文化,才能保证尽职尽责,长期投出业绩来。
基金的DPI是指基金对投资者已分配的收益,就是投入资本分红率。基金的DPI等于1就是达到损益平衡点,代表成本已经收回了。其实DPI话题是老生常谈了,不过巴菲特的DPI从来没到过1,IRR平均也就15%。所以本质不是DPI等算数题,资金属性是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投资本来就是看未来,圈层、信息、能力、专业等等都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弥补,某种意义上,时间是最好的垄断方式,无法超越。巴菲特洞察了时间的秘密。
基金的LP谈DPI一方面是LP的主业疫情下也不好过了,要赶紧回笼资金,支援主业。LP自己没有做好现金流管理。另一方面是LP内部考核机制的时间问题,政府领导五年一换,保险每年考核……LP发现资金收不回来时才会埋怨GP,产生对GP的信心问题,质疑行业和GP的专业性。
GP也很委屈,说好的长期主义,价值投资呢?真的长期就傻眼了。LP奔着IRR来的,却变成DPI最重要了。“做时间的朋友”这句话风靡整个股权投资圈,但不管是GP还是LP,或许整个投资圈真正的长期主义还得看天使投资,龚虹嘉、夏佐全、吕向阳等都是投资企业20年不怎么动的,应该算是时间的情人吧!在岁月的长河里,只有将一生贡献给了一个事业的人,我们才敢叫他一声时间的朋友。而有些更高尚的事情是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
GP都是虚荣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是真相信长期主义,都想投的项目拿到IPO,没有也不去想第二条退出路径,因为一旦开启第二退出路径就意味着你的IPO之路失败了。所以死扛着也要等着项目出现奇迹。没有投资纪律。不像银行,一旦有逾期,马上进黑名单,催收。
讲真话伤人,GP们也是太幼稚,不读历史,不喜欢研究同行,都喜欢独立思考,大多数不懂得基金管理。实际上,基金管理和投资管理是两回事。基金管理是整体策略和节奏,而投资管理是一个个具体的项目。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金都有明星项目,但基金整体收益一般,就是因为随机性太强,市场上来个好项目赶紧抢。
可以这么说,如果基金收益好,归因分析都会发现是因为其整体策略和节奏好,包括赛道的选择,阶段是多少早期,多少后期,怎么投,怎么退,以及几年投资期和退出期(一般这就是合伙协议里的摆设,但实际上很重要,不过没有多少投资人会考虑这个问题,到了五六年了,LP在合伙人会议上施加压力了,才赶紧想想办法)等。2018年的时候,大部分GP都还基本没有投后部门。
DPI管理是策略也是规矩,投资纪律就是投资时说的条件,要毫不动摇的执行,该对赌对赌,该回购回购,该转让转让,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或许会错过一些好企业。但这就是生意,不要讲情怀。情怀都是讲给外行听的,拿来募资用的。没有那霹雳手段,不要有这菩萨心肠。
一个母基金的负责人说:这些GP投资赛道差不多,投资逻辑差不多,就连拟投的项目都是差不多的,别说谁比谁强。但差不多的GP们为什么十年左右就天壤之别呢?这又上升到道的层面,投资项目看人,投资GP也是看人。但是高瓴红杉等就是明星脸人见人爱啊,具体怎么看?玄而又玄。
还是西方的FOF有经验,国际上的FOF是全球配置的,所以就导致了他必定不会和GP抢生意做投资,而真的是在做配置。而且真的是长钱,几十年不动也不会影响生活质量的。他们全球配置会在宏观分析的指导下做地域、久期、资产类别、行业类别等等初筛,进入视野的GP要保持长期跟踪交流谈谈恋爱,而不是直接投资,重要的是他们最重视GP的制度,就是屁股决定脑袋,GP里每个人的利益如何保证?只有每个人的利益都很舒服的状态下,团队很和谐上进的文化,才能保证尽职尽责,长期投出业绩来。
相比之下,国内的GP都很初期,都在疲于奔命的捞一把算一把。资本压榨合伙人,合伙人压榨其他人,好好干,少不了你的,老板们都是画饼能力一流,但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剩者为王。走了自然全白干,不走也不知道能分多少,算账体系复杂,甚至没有明确的激励制度。所以合伙人分家的比比皆是,更多人只能成为金融民工。
所以西方的FOF把GP内部机制放在第一位,是充分的意识到人性的劣根性。把潜在风险扼杀在摇篮里,这样GP才能在一起做一份终生事业。一辈子踏踏实实的为资本打工!所以在西方募资容易。因为GP是辛苦活。做LP才是追求的目标。在中国,LP先要防的就是GP。
GP需要找到值得为之付出所有的、发自内心的呼唤。对自己的事业极度认可,发自内心觉得我做的这件事非常了不起、值得终身投入去做。不能为了挣钱什么都做,什么来钱快就做什么。在专业上需要聚焦深耕,让护城河既深又宽,确保护城河不倒。当你几十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时,一个竞争者随便做两年如何去跟你竞争。以可控对冲不可控的风险,不盲目加杠杆、不随意扩张,宁可慢、也要稳。当你想做50年,慢一点也无所谓。(财富中文网)
作者范译阳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科技圈的投资家,投资圈的思想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