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投,选对方向或赛道最为重要。就成功概率而言,在正确的方向上,远比在错误的方向上拼命努力要高很多。不是所有努力都有价值,即使很悲壮,有时连炮灰都不配。这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一脉相承的。当发现方向错了,当初的选择错了,不要犹豫,当断则断,不断则乱。
最近十多年,我一直在与创业圈、创投圈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经历了风和日丽,也见证过飞沙走石。今天分享一下十多年创投工作给我的启示。
一、选择了创投,就要接受长期主义
一个项目从开始投资到完全退出,4-5年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周期了;一支基金的存续期一般至少要7年以上,算上前期的筹建与募集、后期的分配与清算,加起来要10年左右。
所以,从事创业投资,就是自然而然地选择长期主义,相信未来,相信复利增长的价值;与其他可选职业相比,选择创投,可能就意味着牺牲短期回报,放弃短期利益。
创业更是如此。除了拼多多、寒武纪这些极少数案例,绝大部分创业都是漫漫长征路,创业者在长期主义上的信仰比投资人更加坚定。
二、经验是用钱换来的,对雇主常怀感恩之心
投资经验是通过项目磨出来的,不仅来自于那些成功的、表面风光的项目,更来自于那些失败的、刻骨铭心的项目。
因为在创投圈,失败的项目都是相似的,成功的项目各有各的成功。从失败经历中获得的教训,很多是有共性、可复用的,对于后续的升级打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走过夜路的人,不恐惧黑暗。
失败的项目可能意味着金钱的损失、额外的投入。为此承担责任和损失的往往是公司/基金及主要负责人、股东/出资人,而投资经理(项目负责人)在程序合规的基础上,除了拿不到预期的奖金或Carry外,并不会有多少实际的损失。如若项目成功,投资经理则可以靠此吹牛好一阵子,直到有新的更大的“成功”。
简单点说,我们经验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雇主(以及背后的出资人、股东)用钱换来的,也是他们送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尤其是入行前几年的经验。对此,我们要心知肚明、心怀感恩。
三、与优秀的人为伍
但凡做的不错的创业公司或者创投公司,都有一小撮兼具理想抱负和商业能力、极其优秀的人。
投资人的工作,如果非要简化为一点,就是找到那些优秀的人,然后下注:优秀的上司,优秀的同事,优秀的创业者。
在创投圈和创业圈,我很少看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成功案例。
四、没有生而平等,简单的横向对比没有意义
我们经常会看到,同期创业、做同样事情的两个公司,在估值上会差很多。一方面,团队能力的差异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那一家估值的高也不一定合理。
所以,创业公司没必要简单地横向对比,硬要拔高自己的估值——起点有多高并不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找到背后的差异既能让自己释怀,更能找到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而且,已经有无数失败的案例证明,一开始过高的估值将会给创业公司带来比较大的麻烦:高估值往往对应着业绩的高增长要求,而过高的预期可能会导致揠苗助长,以及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增加后续融资的难度,甚至不得不启动反稀释条款……
生而平等没错,包括很多权利,但能不能使用到这些权利、如何使用这些权利,则是另一回事。
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投资项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投资以后,企业有战略有能力,自己能够往前冲,投资人不用太操心,吃着火锅唱着歌就把钱给赚了;
另一类是投资以后,投资人既当爹又当妈,要动用各种资源,艰难地帮助企业成长,或者企业发展遇到困难,而投资人根本帮不上忙(冷静地想一想,有几个投资人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经营者或者企业家呢,有几个投资人能够真正地帮助企业扭转乾坤呢?)。
我想,对绝大部分投资人来说,如果这两类项目摆在面前,首选的肯定是第一类。
所以,项目筛选和决策阶段的“选择”非常重要,一开始就找到“对的”,比后面付出加倍努力去挽救,要更加理性、更加经济。
六、“势”比“事”重要
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投,选对方向或赛道最为重要。就成功概率而言,在正确的方向上,远比在错误的方向上拼命努力要高很多。不是所有努力都有价值,即使很悲壮,有时连炮灰都不配。
这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一脉相承的。当发现方向错了,当初的选择错了,不要犹豫,当断则断,不断则乱。
不过,在我们的投资分析框架中,我们坚持认为“团队”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特别是那些尚未到成熟期的项目。
这是因为,我们的绝大部分投资都是限定方向、限定赛道,事先做好了分析与选择,不至于太差。选择对的人,他们比我们更清楚“势”比“事”重要,他们会选择或者调整“势”,并且做好“事”。
七、不要用一个错误掩盖另外一个错误
对于portfolio中出现严重问题的项目,在现金流即将枯竭的那一刻,是继续追加投资,期待其起死回生,还是守住钱袋子,想其他办法,这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除了一些大佬有能力通过做局实现枯木回春的江湖传说,绝大部分垂死挣扎的项目最终真的死了,因为创业成功的核心并不是钱,更不是投资人的那点钱。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或是碍于情面,或是对沉没成本抱有幻想,或是为了先解决眼前问题,或是其他原因,都在不停在用一个错误掩盖另外一个错误。
有一句鸡汤大意如下:今天的所谓解决方案,或许都会成为明天的问题。深以为然。
八、创造价值是立身之本
创投机构的服务对象大致分两类:出资人和创业者——帮助出资人保护本金安全、赚取高额收益,一些产业类出资人、国资类出资人还有更多的要求,如产业链协同、招商引资等;帮助创业公司成长,为创业者的梦想大厦添砖加瓦。
所以,创投从业者的核心能力大致就是这两个方面,投资和金钱只是这一切的表象。
理论上,为这两类服务对象创造价值并不矛盾,但实践中的冲突不可避免,此时需要考验理智与情感,不忘初心。
九、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但别固步自封
专业化是创投行业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来自产业界、工业界的精英加入创投行业,改变了过往以金融、财务、法律、管理背景为主导的从业人员格局。
这一改变终结了一些创业项目靠忽悠讲故事获得融资的历史,而且还能通过强大的产业人脉网络挖掘到更多的“水下项目”。
如果高度专精的人能够突破自己的专业边界,把视野放得更宽更广,不囿于经验,则可以避免错过一些优质项目,也可以避免陷入原有专业的“确认偏误”。
否则,产业背景投资人和非产业背景投资人的区别就是一叶障目VS盲人摸象,都难以做出全面的评估和靠谱的判断。
更重要的是,创投作为一项持续时间很长的交易,其涉及到的能力要求很多,除了产业外,还有金融、财务、法律、管理、沟通、表达、持续学习等方方面面。
十、轻易不要表现出一见钟情
事情本身都是复杂和多面的,不要轻易做价值判断,特别是喜好。
一个项目如果初步接触后就表现出一见钟情的架势,会给人决策草率,甚至不靠谱的印象。所以,保持适当的克制,至少对外表现上要适当克制。
而且,过早地表现出一见钟情,在后续推进中容易带入过多的个人感情色彩,影响后面的独立判断。
当然,如果看到一个项目,第一眼就没有心动,没有产生荷尔蒙,那这个项目后面推进估计也会很难。
此外,如果一个项目在投资决策时,总觉得哪儿不对劲——虽然还可能很难明确地表达出来,未来大概率会出问题。(财富中文网)
作者张曙东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风险投资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