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跨境炒股监管加强,国人海外股票投资需求何解?

2023-02-15

近日,多家券商不再受理内地投资者开港美股账户的服务,但相比于叫停新增开户,真正的难点在于存量客户怎么办。同时,部分境内客户确实是有跨境理财的需求,而资金就像流水,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资金从投资收益率低的地方流向高收益率的地方,这些都是客观规律,绝非人力可完全改变的规律。正视规律,尊重规律,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继香港本地券商耀才证券宣布2月16日起关闭内地投资者账户之后,近日又有东方证券、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不再受理内地投资者开港美股账户的服务。提及暂停原因,多家券商的客服提到,跟监管政策相关,何时恢复尚不能明确。

过去跨境股票投资的长期灰色地带,终于被监管部门喊停,不过这次主要是增对增量客户,对于存量客户怎么处理,未来如何处理国人正常的海外股票投资需求,会否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合法合情合理上如何做到权衡,还是一个长期挑战。

首先,内地身份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开港美股帐户,这是法规的规定。当然,为了满足国人投资港股的需求,也开了沪港通深港通这样的渠道,但是佣金和开户门槛都颇高,还有投资标的限制,比如在港股市场是阿里巴巴、腾讯、美团这样的中概股公司,就无法直接投资,这也就衍生出了老虎证券、东财国际这样直接开设港美股帐户的生意,而且一度非常红火。

之所以这样的生意红火,一是门槛很低,二是某些券商送开户礼金,三是佣金极低,甚至零佣金,这就让不少投资者被吸引。严格地说,这在境内属于非法证券活动,但这些券商本身都有海外的牌照,加上很多已经是既成事实,若不是老虎证券在境内“非法拉客”被媒体曝光,恐怕这个灰色通道会长期存在。

现在叫停这个海外证券投资开户的灰色通道,当然是合法的,明确监管政策对于投资者和券商都是好事,毕竟除了老虎证券、富途证券这种较为依赖内地客户的港资券商,对于大部分中资券商而言,这笔收入并不算大。退一步说,相比于存量客户,在目前港股和美股的市场走势下,新客户恐怕也不多。

相比于叫停开户,真正的难点在于存量客户怎么办,就是那些早就开了账户并且已经买了港股和美股的内地账户,未来要如何处理?假如一刀切地关闭这些存量账户的交易权限,考虑到这些账户是在境外市场,假如海外交易所不配合,恐怕也没法落地;假如交易所愿意配合,考虑到这些账户很多都是投资中概股公司,那么在抛售浪潮下,会不会让刚走出ICU的恒生科技指数、中概股又出现一波大跌,这些都是无法预料的。

可能正是考虑到这样的复杂背景,监管部门给出了“有效遏制增量、有序化解存量”的思路,简单地说就是把新开户的大门给关了,这些已开户的存量要如何化解,需要时间,也需要契机,还需要跨境合作,绝非拍拍脑袋就能立竿见影地落地。换句话说,这是以时间换空间的解决思路。

事实上,之所以国人要开港股和美股账户,除了一些人是被券商的广告忽悠了之外,还有一部分确实是有跨境理财的需求,比如,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科技公司,员工大都有期权甚至股票,虽然近两年海外上市企业的数量在递减,但依然还是有的,何况这些员工的家属,在IPO之后靠着各路消息试图投资这些股票,也是人之常情。假如只是关上大门,不正视这样的投资需求,那就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还会把灰色的大门关了,逼着这些资金跑向各种地下管道。

这其实又说到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国人的境外理财需求是刚需,包括但不限于股票、房产这样的跨境投资,但在现有的监管逻辑之下,又是一个冰冻区,如何在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则上正视这些需求,让资金从各种灰色甚至地下管道,进入到合法通道,恐怕是一个急需深度考量的话题。只是一刀切地禁止并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提供一揽子方案,才能系统性地解决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提出问题不难,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很难,不只是执行层面的各种利益纠葛,更麻烦的是思维上的各种禁区,比如开放港股美股投资会不会引发大规模的资金外流,这些才是真正的难题。但是理性地看,资金就像流水,水从高处流向低处,资金从投资收益率低的地方流向高收益率的地方,资金有保值增值的需求,这些都是客观规律,绝非人力可完全改变的规律。正视规律,尊重规律,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财富中文网)

作者杨波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资深财经媒体人,专注中概股研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