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率和通胀是美联储的法定政策目标,低失业率和高通胀是经济繁荣时的典型特征,美联储也依然以经济软着陆为基准假设情形。但身处其中,感受就不是繁荣的样子。现在的经济数据强,更多是因为供应不足,尤其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工资持续上升,但大家要为过去的服务和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现在经济增长的部分,可能相当程度只是反映价格的上涨(通胀)。实际感受则是各方面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下降,尤其是交通脆弱性和效率低下。
我在6月下旬经分别到了美国的洛杉矶、华盛顿、纽约,还有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多个北美主要城市。本人专业是研究美国经济和利率,但这次亲身感受经济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感觉很不一样,尤其对劳动力市场紧张的负面影响,有了深刻的亲身感受。本文我更多从个人经历的轶事,发表一些可能不准确,但比经济数据更真实反映当前美国已至西方变化的趋势。
我十几年前在美国求学,之后十几年也曾多次到访美国,最近一次是2019年10月。但疫情这几年,尤其劳动力紧张和通胀问题,已经在短时间内深刻改变了这个国家。虽然经济数据依然强劲,但服务质量和效率发生了明显下降,现在的“经济好”,并不是疫情前经济繁荣的样子。疫情前美国维持较低的物价,当时海淘有性价比,服务虽然对比国内不算便宜,但服务质量总体不错,很多时候也富有人情味。
这次赴美之前我已经非常熟悉当前极低的失业率,招工难、劳动力市场紧张等数据。美国政府疫情期间大量发钱,疫情后工资持续上涨,对于一般人民应该是好事吗?劳动力市场紧张导致肉眼可见的所有服务岗位都员工不足,其直接影响是很多快餐都出现了排队,经常遇到业务不熟练的员工让效率更低,而他们一般也不会因为排队人数很多和明显加快速度。晚上经常遇到快餐店也排起队伍,可能因为招工难导致很多餐厅和超市提前关门,更晚时间可选地方不多。
酒店价格明显上升也是随处可见,直观感觉是比疫情前上升一倍,疫情前100多美元一般可以找到还可以的酒店,而这次200美元左右能找到就挺不错了,加拿大的酒店物价还更贵。比起可见的价格上升,酒店服务质量的下降则更为显著,可能是我定的酒店不够高级,房间清洁服务经常遇到英语沟通比较困难的拉丁裔(可能墨西哥)。拉丁裔在美国占比上升是疫情前就很明显,但过去遇到的基本交流没有问题,这次遇到多次沟通的一些问题都没有解决,猜想不少是移居美国时间还比较短的新移民。
出行效率明显下降,一方面体现在交通价格通胀,另一方面则是交通安排的稳定性问题。笔者从多伦多乘坐灰狗巴士到华盛顿,预计20多小时的路程本来已经够夸张。如果有高铁我估计就几个小时的距离,奈何“民主”制度天然和大型基建八字相冲,这里就不展开了。回到灰狗长途巴士,开了几个小时后中途休息换司机,竟然出现接替的司机不知去向问题,公司也完全没有办法,原来司机当然也不会管。笔者猜想就是这两年劳动力市场紧张,产生“不说一声就离职”(quiet quitter) 的情况。
离职率高导致司机没来,而出行选项的供应不足则进一步导致交通工具的稳定性差的问题。由于现在灰狗可提供的巴士路线有限(笔者根据到处都是司机招聘广告猜测就是找不到人而难以提供更多路线),如果出现个别意外,例如笔者遇到的司机没来,下一班车就是4个小时以后。更大的问题是,去华盛顿的路线本来需要凌晨2点到达纽约,及时换乘下一班巴士,才能按照原计划早上7点到达华盛顿。然而巴士的延误导致笔者凌晨4点多才到达纽约,错过了换乘巴士,而下一班纽约到华盛顿巴士要等到10点,而坏消息10点的车还满座了,只能订到11点的车。中途还遇到新司机路不熟多花时间找路,最终预计20多小时的巴士车程延长到30多个小时。
租车/汽车是美国出行的重要途径,但在笔者这次从多伦多到华盛顿的巴士路程上,我曾在水牛城(Buffalo)和纽约都考虑过用租车替代的方案,但buffalo租车点很早就关门,虽然租车价格从一般的几十美元大幅上升到200美元,但对比在纽约查到的400-500多美元租车价格(多家租车公司已经没车),以及1000美元的剩余火车头等座价格,水牛城(Buffalo)的价格算是“良心价”了。至于飞机,开始笔者因为意外错过了原来订的飞机,而下一班多伦多到华盛顿的飞机竟是3天后,也是交通出行供应不足的体现,而供应不足背后的关键原因就是劳动力供应不足。
而美联航(United Airline)在6月底出现的罕有上千班航班取消,大面积延误则是上述交通出行问题的集中体现,其严重程度不要说美国罕见(笔者疫情前在美国很少遇到航班延误),即使发展中国家也是罕见。一般飞机航班业务几个小时已经算严重,但在美联航大面积延误和取消背景下,很多人在东部城市滞留数天而没法安排上航班回家。很遗憾,笔者在经历了灰狗巴士十几个小时延误后,也遇上了美联储这次“恶性”航班混乱。美联航此前已经有出现员工工会行动的问题,而6月底这几天刚好遇到周三东部雷雨天气,然后7月4日美国国庆出行高潮提前到来的冲击。由于美国至今依然维持疫情期间在家工作(Work From Home)的潮流,大部分人每周只有2、3天需要回办公室,遇到假期,年假安排就更为灵活,因此也出现了本次出行高潮提前到来。结合天气和工会行动等过去不算意外的“意外”,美联航整个航班体系就处于崩溃状态,航班延误导致原来机组人员需要“超时工作”,而劳动力紧张和工会行动让机组人员不愿意“超时工作”,或者也不符合航空安全规定,大量在家工作的管理人员无法现场更好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导致整个航班体系尤为脆弱,出现任何意外就“集体躺平”。
一般的航班延误是数小时,而美联航这次延误则是数天。虽然极端天气只是一天,但管理的混乱,后续航班也大量取消,工作人员没法疏导所有乘客到后续航班。虽然晚上10点美联航派了多名客服人员来给乘客改机票,但由于缺乏后续航班,改签进度缓慢,结果一直到凌晨5、6点才完成大部分人的改签。我在华盛顿机场随机聊聊就遇到几位已经在华盛顿滞留数天无法回家的乘客,尤其飞西部尤为困难。前天晚上考虑到成功飞洛杉矶踏上回国航班概率很低(结果我们排了两班航班stand by都没法挤上去),还好我们提早定了另一张取道新泽西,在印度转乘回国航班的机票(然后印度遇到飞机连续机件故障,差点没法回国那是后话)。我们改为飞更近的新泽西,虽然第二天能够启程,但降落竟然因为难以安排停机位而在飞机上再滞留一个多小时。基本每个环节随时都会出现混乱,效率低下。
除了航空出行效率低,驾车出行效率也低。洛杉矶的塞车竟然比数年前严重多了。洛杉矶原来就以塞车出名,这次来感觉比2015年时塞车严重了一倍,当年1个小时的车程,现在要2小时。当年堵塞时间主要在早晚上下班高峰,现在堵塞是从早到晚,包括中午,只有深夜几个小时能够稍微通畅。堵塞变得严重的具体原因我尚未看到客观分析,但猜想和疫情后各种刺激下,买车需求大幅增加有关,塞车可能也是经济好的体现。而美国的基建速度,还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慢,作为美国最发达的加州,2008年计划的高铁,至今也尚未完成。这次回去看洛杉矶的高速路状况堪忧,沥青有一块没一块的,和中国新建高速路确实无法比,加拿大多伦多的高速路也比洛杉矶好多了。
还有另一个劳动力紧缺的影响可能就是移民的增加,这点在加拿大尤为明显。加拿大各个阶层的印度人可见度明显上升,从随处可见的快餐店、日用百货店基层服务人员,到各大博物馆里面的印度家庭,多伦多的博物馆尤为明显,绝大多数是印度人脸孔,而来博物馆一般是属于中产较好的阶层。另外从加拿大当地朋友反馈,他出售房子时遇到的买家,也大多是印度人。可见印度人正加速在加拿大安居乐业的进程。这让我想起疫情前的十年,中国大陆人在北美可见度明显上升的一段时间,那是中国经济融入环球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段时期。而现在不少西方观点认为印度就像十几二十年前的中国,将有一段较好的发展时期。
失业率和通胀是美联储的法定政策目标,低失业率和高通胀是经济繁荣时的典型特征,美联储也依然以经济软着陆为基准假设情形。但身处其中,感受就不是繁荣的样子。现在的经济数据强,更多是因为供应不足,尤其劳动力供应不足,导致工资持续上升。大家收入和财富似乎还不错,但大家要为过去的服务和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现在经济增长的部分,可能相当程度只是反映价格的上涨(通胀)。但从实际感受,则是各方面服务质量和效率的下降,尤其本次出行体会到北美交通脆弱性和效率低下。这样的繁荣是大家想要的结果吗?(财富中文网)
作者张楠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关注宏观研究,有超10年头部公募基金、券商资管经验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