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民企之活力,不能只盯着民企本身

2023-09-11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全面立体且务实接地气的顶层设计。而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正是将重视民营经济提上了新的高度的又一常设性、制度性安排。而民企之活力,不能只盯着民企本身,更要从宏观维度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以透明规范的高效市场为民企提供一个群雄逐鹿、各显身手的公平擂台。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在9月4日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宣布,中央编办正式批复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内部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加强相关领域政策统筹协调,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平地起惊雷,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这一常设机构的设立,剑指何方,意欲何为?民营经济提振之路,路在何方?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既是国民经济中最具创新效率与发展活力的力量,又承担着稳定就业、实现居民财富增值等社会功能。据国家统计局、国税总局、工信部等部门权威数据,民营企业连年税收贡献超过50%,吸纳城镇劳动就业超过80%,贡献技术创新成果超过70%,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里的占比达到95%左右。无论是引领中国电子通信产业生态的科技中军华为,或是重塑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优势的比亚迪,还是在产品设计迭代上跑出中国速度的义乌小商品企业,都是民营企业的典型代表,它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而不断壮大,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但不可否认,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在近年由于疫情传播、全球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下,遭遇了一定挫折与困难。当前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处于什么状态?据Wind数据,自2022年年初以来,无论是利润端的民营企业的利润总额,还是投资端的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都有同样的下行走势。2023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国有部门投资增速为8.1%,而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2%。同时,由于外需疲软,民营企业出口金额同比涨幅也在收窄。

市场不景气,营收与利润不足,加剧了民营企业现金流的紧张,而现金流的紧张又进一步影响了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从而导致民营企业开启了“节衣缩食”、“过紧日子”的过冬模式,不敢贸然增加资本开支与长期贷款,从而陷入了反馈循环。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元气恢复,根本是要先让民营企业家的信心恢复。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提出“不再区分国企民企”的观点,国企、民企本没有“亲疏之分”、“高低之辨”,而应是“兄弟情深”,要树立“英雄不问出处”、“摒弃所有制歧视”的企业评价观念。“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在当前环境下还能保持发展韧性、为社会持续创造价值与财富的企业就是好企业。以往,民企很长时间面临着风险与收益不对等的困境,民企往往跑在开拓新商业模式的前沿,但前沿也往往是法律尚未明晰、监管尚未定型的无人区,民企商业创新面临着不确定的政策风险,面临着国企下场后的竞争弱势,还面临着更高的融资与信用成本。要剥离民营企业家隐形的束缚,放开民营经济创新的手脚,为我国经济注入创新活力。确定性环境方能带来恒心与信心,要让春风吹到民营经济一线,将温暖送到民营企业家心底。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全面立体且务实接地气的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3年7月14日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等方面做出了系统阐述,并且提出17条具体举措。其后,国家发改委、国税总局、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央行等部委也密集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均字字千钧、拳拳到肉。而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正是将重视民营经济提上了新的高度的又一常设性、制度性安排。

对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真正呵护,要掌握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既要有“温度感”,又要有“克制性”。不能让关心和支持,变为了企业的压力与负担;不能让初衷的温暖,变成了形式主义下表格材料的冰冷。民企之活力,不能只盯着民企本身,更要从宏观维度加强营商环境的建设,以透明规范的高效市场为民企提供一个群雄逐鹿、各显身手的公平擂台。政府应当好“店小二”、“守夜人”。

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集中了很大一部分的优质资产,也集聚了一大批具有冒险精神和前瞻能力的企业家,是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生力军,也是推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兵。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设立,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是起点而非终点,是时候从理念、制度到行动,重新认识和看待民营经济了。(财富中文网)

作者周康林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曾任清华大学学生科协、创协副主席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