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已经进入总体人口下行期,在不可避免的“老龄少子化”趋势之下,楼市所代表的主力经济贡献人群的迁徙就尤其值得重视,既要防止房价过高形成的城市壁垒,也要重视因为对这类人群不合理的限制政策而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显然如今后者更值得重视。
就在内地各大城市还在小心翼翼拿捏放开限购政策的尺度,就在碧桂园被申请清盘以及一众“地产三好生”在解不开的债务危机前瑟瑟发抖之时,刚刚公布人口重返750万以上的香港爆出一声春雷: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公布2024/2025财政年度特区政府财政预算案时,宣布全面撤销所有楼市“辣招”(即房地产调控政策),即日起所有住宅物业交易无需再缴付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
这意味着自2010年11月开始的香港政府为防止房价快速上涨而采取的限制交易(包括税收调节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由官方宣告终结。略微补一下课,香港一直秉承自由港的市场环境,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并没有像内地一样通过限价、限购、限售、限贷、限商等行政手段来管控需求,而是通过征税政策来提高炒房的交易成本,“减辣”之前光是印花税就有从价印花税、新住宅印花税、额外印花税与买家印花税等之多,非永久居民(主要针对内地炒房客)就会比永久居民多交两个税(买家印花税15%和新住宅印花税15%),也就是说买1000万的房子非永居就要至少多交300万的税。这在一段时间内有效遏制了房价的高涨,精准阻击了内地炒房团的侵入。
那为什么现在香港政府要这么大尺度地放开调控,完全放开对外地人炒房的所有限制?原因有三:其一,香港楼市持续低迷,房价已跌回了七年前(按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2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香港楼价指数跌至306.4,为自2016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按年跌幅扩大至逾9.4%),按陈茂波的发言,“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有关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已无必要”;其二,楼市低迷导致土地市场成交跟着低迷,去年就有多幅住宅土地流标,港府甚至暂停了2023/24财年最后一季度(原本截止今年3月底)的住宅土地招标。实际上涉“辣税”的交易量已创下新低,辣招存在的意义也在减弱;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随着人们对香港的未来的不断担忧,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出逃现象,实际上发生的香港人口回升其实是人口的一个替换过程,香港渴望通过引进内地的高端人才和资本来一挽经济颓势(为此还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优才计划”,让办理香港居住证成为一股热潮)。
显然,痛定思痛的香港救市政策是具有信号意义的。不少文章在分析深圳楼市接下来走势,确实政策的强烈对比对于极度敏感的深圳市场是有强烈冲击力的,城市之间的楼市对比与其说是资金的流动,不如说就是抢人大战的直接反映。深圳如此,内地其他城市也一样不轻松,在我们已经进入总体人口下行期,在不可避免的“老龄少子化”趋势之下,楼市所代表的主力经济贡献人群的迁徙就尤其值得重视,既要防止房价过高形成的城市壁垒,也要重视因为对这类人群不合理的限制政策而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显然如今后者更值得重视。
就在前不久,香港还发生了一件事,有议员指责政府“小红书治港”,说是内地游客在小红书上一抱怨,就能引起港府的高度重视,比如有内地游客来港看跨年的烟火表演产生了滞留,结果港府立即延长了通关口岸的开放时间。这个版本的故事是不是听起来挺有感触?想想春节期间滞留在海南岛的那些游客,想想贵州省最近因为营商环境而引发的舆情,再想想哈尔滨这回就是因为游客投诉而政府快速反应因“讨好型城市”而反向出圈的案例,我们既要感慨香港融入大陆之快之坚决,也要给所有不甘于衰落的城市提个醒,不进则退,你再不努力改变自己的城市形象,你就等着人们用脚投票吧。人家优等生都这么努力了,你落后生还不赶紧加油啊!
最后,我们要相信,中国仍然是一片积极向上的热土,中国的“大国大城”所带来的经济奇迹仍然值得期待,仍然有那么一些城市值得我们去投奔,值得投入所有的身家性命。这是新的一轮城市选择,就选你相信并热爱且也欢迎你的那些城市去吧,只是窗口期有限,这一次可千万不要再选错了。(财富中文网)
作者陈方勇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HuanXin创始合伙人、筑梦师主理人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刘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