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的货币政策听证会称,近期读数表明通胀正取得进一步的进展,但需要“更多良好的数据”。同时强调,过晚或过少地减少政策限制都可能会过度地削弱经济活动和就业。
今天(当地时间7月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出席国会参议院银行业委员会的货币政策听证会,针对经济情势与货币政策发表看法。若仅凭表面来看,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的发言平铺直叙、甚至毫无新意,但在业内人士的视野中,鲍威尔其实在释放一些新的信号:
美联储整治通胀的信心源自客观。鲍威尔强调:“更多良好的数据将增强我们对通胀的信心。”鲍威尔指出:“在美联储获得更大信心之前,政策利率下调是不合适的。”鲍威尔认为:“第一季度的数据没有支持对通胀路径的更大信心,而这正是美联储降息所需要的。”鲍威尔说:“我们继续一次又一次地做出决定。”鲍威尔判断:“已经朝着2%的通胀目标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最近的月度数据显示进一步取得了温和的进展。”鲍威尔认为:“通胀仍高于2%的目标。”也就是说,鲍威尔对美联储何时降息以及降息多少,仍然悬而未决。
通膨居高原来是美联储的当务之急、甚至构成唯一的风险,当前的重大转折在于,通膨居高并不是美联储的面对的唯一风险。鲍威尔强调:“更多良好的数据将能增强美联储认为通膨正持续走向2%目标的信心,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通膨方面稍稍有进一步的进展”。他还表示:“鉴于过去两年在降低通胀和冷却劳动力市场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胀上升并不是我们面临的唯一风险,美联储对最近就业市场明显降温也相当关切。”鲍威尔强调指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以促进最大就业及稳定物价这两项使命为指导原则。”数据显示,以美联储偏爱的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来判断,通胀率在5月份为2.6%,而在2022年6月达到7%以上的峰值。鲍威尔本次发言恰逢美联储上次提高基准利率一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美联储隔夜借款利率目前处于5.25%~5.5%的区间,为2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通胀达到1980年代初以来最高水平后,11次连续加息的结果。上周,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宣布,5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幅从27.2万下调至21.8万。此外,6 月份失失业率从4%小幅上升至4.1%,为 2021 年 11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以平均时薪变化衡量的年工资通胀率从4.1%降至3.9%。最近几周新申请失业救济金的人数呈上升趋势。美联储正在密切关注美国长期强劲的就业市场,此前该市场已显示出降温的迹象。
美联储当前面临的两大难题。鲍威尔在整个听证会上表示:“美联储充分意识到它正在应对两大风险:一是通胀回升是因为央行过早降息;二是劳动力市场大幅疲软,由于美联储等了太久才降息。”这两种风险都会对美国人和整个美国经济造成后果。国会要求美联储既稳定物价又最大化就业,并根据当时的经济环境平衡对任一目标的关注。几年来,美联储更多地关注其双重任务的通胀方面,但这种情况最近发生了变化。鲍威尔说:“如果我们看到劳动力市场出乎意料地疲软,也就是说,这比我们意外看到的实质性表现要多,那么我们也可以对此做出回应,因为我们有双重任务,我们现在看到这两个任务比一年前更加平衡。”现实的情况是,美国的经济引擎——消费者支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裂痕。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美国零售商的销售一直弱于预期,零售商已经向各个收入阶层的购物者敲响了警钟,他们纷纷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最近对美国服务业企业的调查显示,今年夏天到目前为止,消费者需求不温不火,与去年美国人挥霍无度形成鲜明对比。这表明,最近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有助于为美联储开始降低借贷成本提供决策论据。
前怕狼、后怕虎。鲍威尔在证词中重申:“美联储将继续在每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美联储的官员们了解,如果降低政策约束力太早或太快,可能使通膨下降的进展陷入停顿,甚至逆转,在此同时,鉴于过去两年来在降低通膨及劳动市场降温方面所获得的进展,显示通膨居高并不是我们面对的唯一风险。如果降低政策约束力太晚,或太小,可能不当地削弱经济活动及就业。在考虑调整利率目标区间时,委员会将继续审慎评估陆续公布的经济数据,对经济展望的影响,风险平衡,以及货币政策的适当路径。”对于美联储未来政策动向,鲍威尔表示:“预计下一次会议将不会加息。随着通胀降温,将会在合适的时机降息。”我认为,鲍威尔当天发言强调了高利率是把“双刃剑”,以及美国劳动力市场“明显降温”。我预计,美联储有可能会在9月货币政策例会上宣布降息。
鲍威尔强调称:“美联储的操作独立性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追求目标。”鲍威尔在听证会上重申了美联储的独立性,强调货币政策决策不受政治因素干扰。这一点在当前政治环境下尤为重要,因为美联储的政策决策可能受到不同政治派别的关注和评论。特别是在美国大选临近时,货币政策的政治敏感性增加,美联储需要在维护独立性和履行其稳定经济的使命之间寻找平衡。
总之,鲍威尔可能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鲍威尔执政的美联储可能是世界上日子最好过的央行。(财富中文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