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500强 活动 榜单 商业 科技 领导力 专题 品牌中心
杂志订阅

读约翰逊的新书《释放》

2024-11-18

2024年10月10日,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出版的回忆录《释放》(Unleashed)该书回顾了其2019年至2022年担任首相期间的经历,包括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作为一本作者以个人视角记录英国近年政治风云的书籍,该书不仅凭借夸张的叙述和充满争议的内容抢占了媒体头条,登上了亚马逊英国图书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

文本设置
小号
默认
大号
Plus(0条)

英国前首相约翰逊的回忆录《释放》(Unleashed)自发布(2024年10月10日)以来便引发热议。作为一本作者以个人视角记录英国近年政治风云的书籍,该书不仅凭借夸张的叙述和充满争议的内容抢占了媒体头条,还在第一周内售出了逾4.2万册,成为畅销书,一段时间,该书登上了亚马逊英国图书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然而,这部作品与其说是政治回忆录,不如一本穿插了虚构成分的“神话小说”。在约翰逊戏剧化的笔下,他的人生和政治经历比电影情节还要扣人心弦。

传媒出身,擅长写作。约翰逊是当代政坛最具个性的人物之一。曾经就读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的约翰逊不仅具有深厚的学术背景,还是一位通俗史学家和文学作家,早年任职于传播媒体界,工作经历有报社记者、杂志编辑、电视节目策划等。

离奇的叙述与惊悚的细节

书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故事,莫过于约翰逊详述他在2021年曾与英军高层讨论派遣军队突袭荷兰,以夺取急需的新冠疫苗。试图“强抢”疫苗。书中写到,当时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成为欧盟和英国之间纷争的焦点。阿斯利康公司希望将存储在荷兰莱顿的数百万剂疫苗进口到英国,但这些尝试均无果而终。

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抨击称,欧盟由于自己的疫苗推广速度慢于英国,因此对英国“怀有恶意和怨恨”。约翰逊写道:“他们(欧盟)想阻止我们获得五百万剂疫苗。”在这样的背景下,约翰逊要求军方研究对荷兰莱顿发动水上突袭的可行性。为了显示自己的正当性,他在书中声称“那些疫苗是合法属于英国,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东西”。

领到任务后,英国军方经过几天的规划,在3月底的一个傍晚向约翰逊复命,分管军事战略和行动的英军副总参谋长查尔默斯中将作为代表,告知约翰逊“此举可行”。英军解释称,他们准备派遣一支队伍先乘坐商业航班抵达荷兰,另一支队伍利用黑暗的掩护乘坐刚性充气艇穿越海峡,沿运河航行。

两支队伍随后在目的地汇合,使用军事力量夺取疫苗并调用一辆卡车冲往海峡港口。讲完军事计划后,将领们“意味深长地”看着约翰逊强调,鉴于当时荷兰、比利时都处于疫情封锁状态,英军采取军事行动不可能不被当局发现。所以到时候英国不得不作出解释,为何要对一个长期北约盟友发动军事袭击。很显然,约翰逊最后并没有批准这个连他自己都高呼疯狂的想法,那批他们曾试图抢夺的疫苗最终也没有送往英国。约翰逊称“最后我们只能将就着过”。

这一未遂事件让人对英国高层决策的严肃性和透明度产生疑问,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兴趣和担忧:一个堂堂北约成员国的首相竟然真的考虑“劫掠”盟 友,这难道是冷战剧本的遗稿?这些情节让人仿佛在阅读一位首相的自述版惊悚小说,而不是一本严肃的政治回忆录。

值得一提的是,约翰逊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担任英国首相。2022年,他因被指控无视疫情管控措施而被迫辞职。

极具煽动性且争议的情节

在书中,他声称曾在2017年以色列总理访英后,在自己的私人洗手间内发现窃听装置。这一情节堪称全书最具“惊悚片”色彩的段落。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能在约翰逊私人卫生间里安装窃听器。”约翰逊在回忆录中称,这一事件发生在内塔尼亚胡访问英国期间,当时约翰逊还是英国外交大臣。

据约翰逊描述,内塔尼亚胡访问了他位于伦敦的办公室,期间借口去厕所。他写道:“比比(即内塔尼亚胡)在那里待了一段时间。这可能是巧合,也可能不是巧合。但我不久后被安全团队告知,他们定期清理窃听器时在马桶里发现了一个监听装置。”

约翰逊暗示其可能与国际间谍活动有关。这一发现令他感到“毛骨悚然”,并引发了对其安全团队的质疑。

约翰逊在书中进一步暗示,这个窃听装置可能与外国情报部门有关,试图窃取他与以色列领导人之间的私密谈话内容。虽然他没有明确指责任何国家,但语气中的暗示性使人联想到冷战间谍小说中的片段。他还详细描述了自己在发现装置后的“惊恐一夜”,不断设想自己可能被监听的内容,以及这些信息被如何利用。

这一情节立即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和质疑。首先,这种未经证实的指控显得极具煽动性,却缺乏证据支持。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更像是一种神话小说般的表达,而非真实事件的记录。其次,约翰逊的回忆录中对这一事件的处理带有浓厚的戏剧性,但未给出任何实质性后续——窃听装置来自何处?是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何?均语焉不详、不了了之。

可能是约翰逊“移花接木”般复制的神话故事。2019年,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曾报道称,有三名知情的美国前高级官员透露,华盛顿在过去两年间得出结论,以色列很可能是在白宫附近和华盛顿特区其他敏感地点放置手机监控设备的幕后黑手。他们表示,经仔细分析,美国联邦调查局和调查机构确信这些装置是以色列特工放置的。

这种叙述方式既让读者好奇,又不禁怀疑是否是他自我“戏剧化”的一种策略。对于这样一位充满争议的前首相来说,真实性也许并不是重点,而是如何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与其他首相回忆录的对比

该书的出版商曾在推广宣传中承诺这本书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位首相的回忆录。相比于《释放》,英国其他前首相的回忆录显得克制得多。例如卡梅伦的《记录在案》(For the Record)更多地关注政策背景和决策过程,尽管少了些文学性,却更具有政治回忆录的权威感。而布莱尔的《旅程》(A Journey)虽在个人叙事上略显感性,但其对重大事件的分析依然严谨且富有深度。

然而,约翰逊的《释放》则显得截然不同。他以其独特的文风充斥着夸张的自夸和愤怒的批判,甚至在不少地方毫不掩饰他对政治对手和国际组织的不满。对此,甚至有人在评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本书“充满了愤怒的自以为是”,且没有提供任何值得反思的哲理句子。

大众的怀疑与调侃

尽管《释放》在销量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公众对其内容的可信度并不买账。根据YouGov的调查,超过一半的英国人认为书中的某些关键说法是“可能”或“肯定”不真实。例如,约翰逊在书中提到白金汉宫曾请求他劝阻哈里王子离开英国,但这一说法只有25%的受访者表示相信。

此外,这本书在书店的摆放位置也成为公众调侃的素材:社交媒体上流传的图片显示,《释放》有时被埋在其他书下面,有时被放置在卖卫生纸和猫砂的货架旁。这样的“戏剧化摆放”似乎与约翰逊的风格十分契合,但也反映出公众对这本书的复杂态度。

约翰逊笔下的“后真相”叙事

《释放》作为一本政治回忆录,却更像是约翰逊为自己重塑形象的一次尝试。从他的角度看,自己是脱欧的坚定推动者,是新冠危机中的关键人物,也是国际阴谋的对抗者。对于许多争议,他不是回避就是轻描淡写。这样的叙述方式,让人想起“后真相”时代的特征:情感大于事实,主观性凌驾于客观性之上。

约翰逊在书中自诩为“危机中的英雄”,但他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回避却无助于公众理解这些危机的全貌。例如,他对新冠疫情初期政策失误的反思几乎没有,而对脱欧后英国经济困境的讨论更是缺失。这种选择性的叙事方式,不禁让人怀疑约翰逊是否试图将现实粉饰为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

读了此书之后,我试图利用史学家的方法还原书中的一些重大事实,企图把“哗众取宠与非实事求是分离开来”,但我无论多么竭尽全力,都是枉费心机、无功而返。我甚至在天真地想,是否让世界上最聪明的“AI”参与其中也可能无济于事?最可能的答复是“Yes, I cannot finish it.”。

《释放》无疑是一本充满戏剧性、争议性和想象力的书籍。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首相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示了约翰逊善于自我包装的能力。然而,从文学或历史的角度看,这本书的价值恐怕并不在于它能为后人提供多少真相,而在于它如何反映了一个政客在卸任后的自我辩护与再创造。

或许,对于约翰逊这样一位颇具争议的政治人物来说,《释放》的真实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夸张的方式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荒诞与疯狂。而在这个意义上,这本“神话小说”式的回忆录或许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注脚。

肆无忌惮地推销新书

约翰逊在电视直播中不顾警告多次推销新书,中途被“解雇”,主持人说他:“太低劣了!”。

11月5日,约翰逊受邀在英国电视四台直播的美国总统大选特别节目中担任嘉宾评论员。然而,在节目开播仅仅几分钟后,他就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最近出版的《释放》并向观众推荐。

在约翰逊两次提到新书并试图向观众推销后,主播对他说“把它收起来”、“别再说了,够了”。主播还形容这位前首相的行为“太低劣了”(so cheap)。约翰逊则反驳道:“你绝对无法阻止我……我可以宣传我的书。”尽管被主持人多次警告,但约翰逊仍不断提及这本书,依旧把节目的主题放到了一边,抑或牵强附会、三句话不离《释放》,其旁若无人、不顾一切、我行我素的推销之举更像一位久旱逢甘霖的小贩。

与特朗普“嵌入式”推销的对比。11月6日,特朗普在胜选演讲中植入了为其夫人畅销书作宣传的广告,他称:“我还要感谢我美丽的妻子梅拉尼娅,第一夫人,她的书(《梅拉尼娅》(Melania))是全国销量第一的畅销书,你能相信吗?是的,她做得很出色。”显然,约翰逊相形见绌。

重要的启示

约翰逊曾经贵为英国首相,其退休之后,本可以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但为了稿酬,他不惜在写作上竭尽全力,甚至不顾一切,抑或不讲“武德”。在兜售这本书上,约翰逊也是“奋不顾身、义无反顾”地拿出浑身解数。

这至少表明:凡是领导人“缺钱”的国家,其民众就是穷,也不会穷到哪去;而凡是领导人“不差钱”的国家,其民众就是富,也不会“贵”到哪去。基于这个重要启示,我向大家推荐《释放》。(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衍行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0条Plus
精彩评论
评论

撰写或查看更多评论

请打开财富Plus APP

前往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