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不断发展的浪潮中,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妥善利用这项颠覆性技术。霍尼韦尔(Honeywell)CEO柯伟茂曾指出,不积极采用AI的公司将面临“末日”,但这仅揭示了问题的冰山一角。实际上,有其他多种类型的公司因未能理解和应用AI而走了弯路。
在人工智能(AI)不断发展的浪潮中,企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妥善利用这项颠覆性技术。霍尼韦尔(Honeywell)CEO柯伟茂曾指出,不积极采用AI的公司将面临“末日”,但这仅揭示了问题的冰山一角。实际上,有其他多种类型的公司因未能理解和应用AI而走了弯路。
没有批判能力,被AI牵着鼻子走的公司
许多公司因盲目跟随AI潮流而丧失了技术的自主性,最终陷入AI技术失误的陷阱。例如,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企业沃尔玛(Walmart)曾在某个门店试验AI技术,试图通过实时监控来优化库存管理,但因过度依赖AI算法而忽视了实际库存需求,结果出现了库存短缺或积压的问题。
某些金融公司在风险评估中完全依赖AI模型,导致在系统性风险爆发时难以应对,最终酿成大规模损失。这样的例子揭示了在AI驱动下,企业需要自主决策和技术监督能力,而不是被AI牵着鼻子走。批判能力不足的公司很容易依赖AI算法的结论而忽视现实需求,导致决策的僵化。
正如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达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表示,如今的大型语言模型(如OpenAI的ChatGPT)在许多方面都令人印象深刻。那么为什么它们不能在许多工作中取代人类,或者至少为人类提供很大帮助呢?他指出,可靠性问题以及缺乏人类级别的智慧或判断力,将使人们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将许多白领工作外包给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也无法使建筑或清洁等体力工作自动化。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斯图尔特·罗素(Stuart Russell)指出:“技术在驱动商业决策时,不能缺乏人类的监督和审视,否则将陷入技术的盲从。”
以偏概全,看不到AI弱点的公司
AI的弱点体现在数据偏见、模型脆弱性和透明度上。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在线零售商亚马逊(Amazon)曾因招聘算法而备受指责,其AI招聘系统在性别上存在偏见,倾向于筛选出男性候选人。亚马逊最终放弃了这套算法,但也暴露了AI弱点对公司造成的声誉损失。一味夸大AI的能力而忽视其弱点的公司,未来或将面临员工流失、公众质疑和监管风险。
过度依赖AI且忽视其局限性也是企业常犯的错误之一。
例如,目标分析侵犯了消费者隐私权案例,零售业巨头、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塔吉特(Target)曾因算法决策失误而在市场中遭遇危机,损害了品牌声誉。2012年,塔吉特的营销部门开始考虑如何确定顾客是否怀孕,开启了一个“识别孕妇”项目,因为在生命的某些时期——其最重要的是怀孕——人们最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购买习惯。如果塔吉特能在那个时期接触到客户,它就可以在这些客户身上培养新的购买行为,让她们转向塔吉特购买杂货、衣服或其他商品。这个项目带来了社会风险,譬如,导致该零售商无意中向一个十几岁女孩的家人透露她怀孕了,从而让其中一些客户感到毛骨悚然。无数的案例表明,企业若忽视AI的弱点,将难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202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指出:“我们建议人们可以重回共享繁荣的道路,重新利用技术造福所有人,提高生产力。但不能以目前我们对机器智能的痴迷形式来进行。我们认为,这正在破坏全世界的繁荣。”
把AI带来的风险转嫁给公众的公司
一些公司在享受AI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将风险转嫁给了公众,尤其是在数据隐私和安全方面。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现名称:Meta)因涉嫌泄露数百万用户数据的“剑桥分析丑闻”而受到了全球公众的抨击。该事件不仅使Facebook的股价急跌(其市值在一天之内就蒸发了364亿美元),还让公司失去了部分用户的信任,饱受批评,公众信任度显著下降。
有专家指出,若公司继续以公众为代价谋求利益,将面临越来越严苛的法律监管和用户的反感。一位国际隐私专家呼吁,企业应承担起数据安全的责任,而不是将风险无偿转嫁给用户。当今,AI应用带来的数据隐私和安全风险日益突出。未来,一些公司将因为忽视公众利益而面临监管压力、声誉危机和法律风险。
公司必须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维护社会的均衡,而不是一味地“趋利推害”。2019年度诺贝尔奖得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警告说,虽然技术使生活的某些方面更加便利,但并不一定使人们更幸福。人们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巴纳吉还强调,在技术不断重塑劳动市场的同时,需要考虑技术与人类幸福之间的关系。
忽视AI在道德风险上的致命漏洞的公司
AI技术在道德风险方面存在许多致命漏洞。Clearview AI, Inc.是一家美国面部识别公司,主要向执法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提供软件。该公司的算法将人脸与从互联网(包括社交媒体应用程序)收集的超过200亿张图像的数据库进行匹赔。公司从社交媒体平台抓取的海量数据用于执法机构的做法,引发了公众对隐私侵犯的担忧。该公司因滥用AI技术而被多国政府封杀。一位专家强调,AI技术的应用需要在道德规范内进行,否则将面临信任危机,甚至引发社会动荡。
总有人试图绕开道德约束和长期利益,但这种短视行为只会带来问题,拖累整个AI行业的发展,进一步瓦解公众信任。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民众对开发和销售AI工具公司的信任度从五年前的50%锐减至35%。
从长远角度出发,坚守透明、责任和安全原则,才是人工智能产业可持续发展、赢得公众信任的关键所在。
片面强调AI带来的不确定性,而忽视已有的确定性
在新兴技术的冲击下,部分公司过度追求灵活应变,忽视了已有业务模式中的确定性。例如,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通用电气(GE)为了追求数字工业公司的转型,一度将大量资源投入AI和数据分析,但忽略了传统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效益不尽人意。GE的问题出在“说得多,做得少”;布局早,很全面,但不扎实;主次不分,重点颠倒。一位业内人士指出GE的症结所在:GE应该说和做要分清,说要有高度,要有大的视野,做还是要从小做起,扎扎实,也就是说,要“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特别是,在认知问题上,企业要知己知彼;在取舍的顺序上,一定要“新鞋子还没有缝好以前,先别急着把旧鞋子脱掉”。为了纠偏,GE经历了大规模的战略调整和领导层更替,最终放弃了部分AI业务。这表明,企业在利用AI创新的同时,必须恪守现有业务的核心优势,否则将失去市场根基。
迷信脆弱的敏捷文化,盲目追求变革的公司
一味追求敏捷文化和快速变革的公司,往往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反而削弱了抗风险能力。曾经的世界手机市场龙头企业诺基亚(Nokia)就是这样的例子,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迅速变化中,诺基亚试图通过快速转型保持竞争力,但因忽视长期战略规划和市场趋势,最终失去了主导地位。一位知名管理学教授曾指出,企业若过度迷信敏捷文化,可能导致决策浮躁,错失长期发展机会。
过分依赖AI而忽视“以客为尊”的公司
许多公司因盲目追求AI而忽视了客户体验。例如,交通网络公司优步(Uber)在全球有1.1亿活跃用户,在美国有69%的市占率,该公司在引入AI自动驾驶技术的过程中,将大量资金投入自动驾驶项目,但安全事故频发,甚至导致人员伤亡。例如,2018年3月19日,优步的自动驾驶汽车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坦佩市撞到了一名横穿马路的行人,该行人在送往医院后不幸身亡,据路透社报道,这次事故是全球首次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运行的自动驾驶车辆导致人员死亡,随后优步宣布暂停全部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测。事发后,公众的信任下降,负面新闻接踵而至,导致其品牌形象受损。优步的案例表明,公司若不将用户体验放在首位,只注重AI创新,很可能在长远发展中失去竞争优势。
这方面成功的案例是,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Amazon)在仓储及物流中深度应用AI,同时始终关注客户体验,才得以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数字化和AI应用愈加广泛的今天,以客户为中心的初心往往被忽视。一些公司盲目追求技术创新,却失去了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事实胜于雄辩,忽视客户的公司终将走向衰落。
把AI作为“武器”导致争斗的公司
当AI技术被用于军事和争斗中,可能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例如,一些军工企业在无人机和自动化武器系统的研发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但此类武器的滥用可能导致无辜平民伤亡,引发伦理争议。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风险报告指出,AI武器技术带来的军事风险已成为全球安全的重大挑战。若公司将AI视作战争工具,或将因引发国际冲突而受到广泛谴责。(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衍行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