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采访时称,为打击俄罗斯将能源收入用于乌克兰战场,美国正在考虑对运输俄罗斯石油的所谓“影子船队”油轮实施进一步制裁,她还威胁称不排除对中国的银行实施制裁。
耶伦此言的深意:制裁威胁的多重目标
周五(12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不排除对协助俄罗斯的中国银行实施制裁。这一表态既是一种战略威慑,也是针对中俄经济合作的战术反应。其深意包括五个层面:
限制俄罗斯的经济弹性
随着西方全面制裁俄罗斯,俄罗斯试图通过第三方国家的银行和金融系统绕过这些限制。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银行系统在支持贸易结算和融资方面的潜力不可忽视。如果中国银行体系成为俄罗斯的资金通道,将直接削弱西方制裁的实际效果。耶伦的警告意在堵住这一漏洞,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的经济活动空间,尤其是在石油出口方面。
检验前期警告的效果
美方认为:前期,对中国大型银行的警告已取得成效,使这些银行"非常担心"被切断美元交易的风险。"中方当局认识到,我们使用这些制裁将构成严重威胁,并带来非常不利的后果,"耶伦表示。"他们想与俄罗斯进行贸易,但不希望自己的银行受到制裁。"
理清纯商业交易和战争相关交易的边界
随着俄罗斯经济越来越依赖军事生产,区分纯商业交易和战争相关交易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是说,如果无法厘清纯商业交易和战争相关交易的清晰边界,美国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并一棍子打死。
对中国经济的试探
耶伦表态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试探中国的态度及其银行体系对美方警告的反应。在全球化高度交融的金融体系下,威胁对中国银行制裁,不仅是经济压力,更是一种政治信号:美方希望迫使中国在中俄关系中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维护
美方通过制裁手段强化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使得美国拥有制裁其他国家的重要工具。然而,近几年“去美元化”趋势抬头,中俄之间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量有所上升。耶伦的威胁表态,也是对这种挑战美元地位行为的战略反击。
若制裁落地:后果与影响几何?
若美方最终对中国银行实施制裁,将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不仅涉及金融市场的稳定,更关乎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以下几个层面尤为值得关注:
对中国银行的直接冲击
一旦被制裁,中国银行可能被剥夺美元交易权限。这意味着其国际业务能力将大幅下降,尤其是在国际贸易融资、美元结算等领域。中国银行还可能面临客户资金撤离、信用评级下降等次生冲击,对其全球化布局带来长期损害。
中美关系的系统性恶化
中美两国关系已因技术、贸易、军事等问题持续紧张。如果美方制裁中国银行,无异于进一步将经济竞争推向金融对抗的危险边缘。中方可能采取包括限制美企在华运营、加速“去美元化”措施、加强与非美经济体合作等反制手段。这将使两国关系陷入更深的恶性循环,甚至对全球经济复苏形成阻碍。
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
中国银行是全球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其被切断美元交易权限,将产生“骨牌效应”,不仅会冲击依赖中国银行业务的多国企业,也可能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稳定。其他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可能因担忧类似风险而重新评估自身在中美金融博弈中的角色。
俄罗斯的应对策略
如果中国银行的美元结算能力受限,俄罗斯可能加速寻求人民币结算、加密货币交易或其他金融通道来规避制裁。这不仅可能削弱制裁的直接效果,还可能进一步推动全球多边货币体系的形成,长期削弱美元的全球统治地位。当然,俄罗斯的经济已经式微,抑或与美国相比微乎其微,其在经济上对美国的影响及挑战也微不足道。
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考验
耶伦的表态折射出国际经济治理的多重难题。制裁作为经济武器,正变得越来越复杂和不透明,其“多米诺效应”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
制裁的合法性与国际共识的缺乏
美国的单边制裁往往被批评为“长臂管辖”。这种行为不仅可能激起目标国的反感,还会引发其他国家的疑虑。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许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美式制裁”的合法性存有疑问,制裁本身可能破坏现有国际金融体系的平衡。
去美元化的加速推进
美方利用美元霸权施加经济压力的行为,可能进一步刺激中俄等国推动去美元化进程。例如,中俄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的提高,或沙特、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非美元结算工具的探索,都可能在未来削弱美元的核心地位。
对多边主义的冲击
制裁政策的频繁使用表明,美国在面对复杂国际问题时,倾向于绕过联合国等多边平台,直接采取单边行动。这种行为可能导致国际社会信任的流失,弱化全球应对重大危机时的协作能力。
未来走向与应对之策
对中国的银行建议
面对潜在制裁风险,中国的银行应当强化自身的合规体系,确保其业务透明化,减少被指控协助俄罗斯的可能性。
中国政府的战略应对
中国需要通过多边平台强化自身立场,明确传递“反对单边制裁、支持公平贸易”的国际共识。此外,可与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寻求合作,通过非对抗方式降低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
美国对待中俄应该区别对待,至少有所不同
在一些极端制裁问题上,美国需要细分中俄的重大不同,而不应该简单化、照搬复制化,抑或“千病一方”,而不问青红皂白。
国际社会的责任
制裁政策的频繁使用表明,全球需要重新评估经济武器的边界和影响。国际社会应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多边经济治理体系,确保全球经济秩序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战略对抗中的长期博弈
耶伦对耶伦称不排除制裁中国银行的表态,是国际经济和金融格局动荡中的一个缩影。中美博弈不仅关乎两国利益,也影响着全球未来的经济规则制定。对各方而言,如何在冲突中寻求合作,在对抗中避免失控,才是这一复杂局面中的最大挑战与机遇。(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衍行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