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要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二者间的关系,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让市场更有效,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这五个关系的统筹,不仅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也是对当今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精准回应。
深刻内涵
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失灵时,政府必须发挥弥补作用,以保障经济健康运行。在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市场的自主调节需要政府通过政策设计和监管引导,构建健康的市场生态。例如,在中国的科技创新领域,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推动了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发展。
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总供需平衡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供需错配可能导致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危及经济循环的畅通。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供需的动态平衡需要考虑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能够有效缓解供需失衡问题。
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
新旧动能转换是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培育新动能并非全盘否定旧动能,而是实现两者协同发展。例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将传统动能与新技术相结合,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同时,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
增量优化与存量盘活需要协同推进,增量是增长的源泉,存量是发展的基础。中国在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资源领域存量巨大,如何通过政策创新释放存量潜能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例如,旧城区改造、闲置土地的再利用,都能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质量与总量相辅相成,高质量发展要求总量规模支撑,而总量扩张不能牺牲品质。在产业升级中,提升产品附加值与创新能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制造从“低端加工”向“高端智造”转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历史与现实意义
历史经验的总结
五个“必须统筹好”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例如,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方面,1980年代的市场化改革释放了经济活力,而政府的计划与指导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表明,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是引发经济奇迹的重要推动力。
现实需求的体现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紧张与国内发展不平衡交织,迫切需要在政策中实现统筹兼顾。五个“必须统筹好”为政策调整提供了行动指南,帮助中国在内外压力下保持经济韧性,保障民生福祉。
存在的问题
市场与政府边界模糊
部分地方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活力受限;同时,部分领域监管缺失导致市场失序。对于新兴经济领域,例如互联网平台经济,如何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仍有争议。
总供需错配
供给侧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行业需求不足问题未解决,尤其是在居民消费能力方面。居民部门杠杆率高企,消费增长面临瓶颈。
新旧动能失衡
新动能成长缓慢,旧动能低效运行的局面仍然存在。例如,传统高耗能产业去产能任务仍未完成,而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存量资源闲置严重
土地、设备等存量资源利用率偏低,资源浪费现象突出。例如,一些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高企,资本与资源被大量沉淀。
质量与总量冲突
一些地方过于追求经济增速,忽视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发展不可持续。部分区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反面的典型案例
市场失灵与政府越位
某地在引导新能源车发展中,过度补贴导致行业泡沫,最终50余家中小企业因经营困难退出市场,直接造成约10万就业岗位流失。这一案例反映了政府干预不当可能对市场造成破坏性影响。
总需求不足的危害
疫情后部分行业消费意愿低迷,导致企业库存积压,影响经济循环。例如,2023年国内汽车行业库存深度高达90天以上,相比正常水平高出近30%,严重拖累了企业的现金流和生产计划。
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的隐患
在某传统煤炭产区,地方政府未能及时推进新动能产业布局,导致产业单一化问题严重。该地区失业率攀升至2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锐减,居民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忽视存量盘活的浪费
部分城市大量建设新园区,旧工业园长期闲置,形成资源沉淀。例如,某城市的工业园区空置率高达空置率高达90%以上,直接导致投资浪费、损失严重。这不仅浪费财政资源,也对区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忽视质量发展的后果
某地在追求GDP增速时,忽视产业转型升级,大量引入低端制造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加剧。2022年该地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不足200天,同时因环保违规被中央督查组点名批评。
未来的挑战
政策执行中的平衡问题
如何在实践中实现五个关系的精准统筹,避免顾此失彼,是一大难题。过于强调某一方面,可能会导致整体目标的失衡。
国际环境的复杂性
外部不确定性加大,可能加剧内部政策调整的压力。贸易保护主义、科技脱钩等外部风险值得警惕。
地方发展能力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缺乏高水平的统筹能力,政策落地困难。基层干部对中央政策理解不够深刻,执行力不足。
对策建议
明确市场与政府职能
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划清市场与政府边界,强化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作用,减少对竞争性行业的过度干预。制定更加透明、稳定的政策框架,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
强化需求侧管理
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优化收入分配,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例如,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启动消费市场。
加快新旧动能融合
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激发传统产业活力。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推动新旧产业协同发展。
盘活存量资源
推动闲置资源的流通和高效利用,如建立存量土地二级市场,提升存量资产回报率。通过科技赋能盘活旧资产,例如,通过智能制造升级老旧生产线。
推进高质量发展
制定差异化区域发展政策,引导地方因地制宜选择质量优先或总量优先的发展路径。例如,东部地区可以优先推动质量提升,而中西部地区则需要适度扩大总量规模。
加强群众监督
毋庸讳言,在统筹五对重要关系问题上,每一项重大对抗冲突、失衡、失误及浪费损失的背后,都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及假新闻和另类事实各行其道的恶果。毫无疑问,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统筹好五对重要关系的不二法门,殷鉴不远。 五个“必须统筹好”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战略选择。深刻理解其内涵,科学应对其挑战,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全社会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在实践中求真务实,共同书写中国发展的新篇章。(财富中文网)
作者王衍行为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银行业协会前副秘书长、财政部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财富中文网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杜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