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收藏的艺术
李宓,财富中文网特约作者,现为职业艺术品经纪人,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苏富比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商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该专栏关注艺术、收藏投资界的趋势与热点话题,通过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解读各种艺术投资现象背后的本质。
用顺逝祭奠全世界的似曾相识

虽然看似是一个极端、无可参照的人生故事,但当悉数到这个故事中的一个个局部,许多人都会发现能够在其中找到某种自己,某种“似曾相识”,而且是自己人生中最无从表达,最深刻、挥之不去的一些经历与感受。

  2016-04-14
驾驭“接受”之道开辟事业新可能
学会“接受”是一门艺术。它看似是个被动的词,但并不代表顺从,其实它意味着——去明白凡事自有其特质和价值,并且一定有途径到达那个闪光点。  2016-02-16
中国80后艺术顾问:我的观察与建议
我的工作难题就是怎么能让绝大多数的买家们明白:不要奢望既拥有最高格调的艺术,又靠它们赚钱。  2015-08-16
艺术地产为何流行?
因为政策扶植文化产业,在立项中加入美术馆、艺术酒店等相关项目可以低价“圈地”或者取得一系列税务、政策优惠,于是开发商们纷纷热爱起艺术来。  2015-06-18
看展览之“死”
北京比中国其它地方有更多的画廊,但现在不像以前每周都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发生了。画廊没人了,艺博会大家走马观花,手机成了藏家24小时的贴身顾问……在这个艺术品都开始网络销售的时代,看展览已经“死”了吗?  2015-04-07
“成就”或者“毁掉”艺术家的最佳方式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目前已成为一个分工明确的行业链条,其中充斥着雄心勃勃的“星探”、操盘手、投机者,无不希望尽早“包装”出未来的市场明星。这样的大环境,对本应更单纯付诸理想,循序渐进的艺术创作者造成很多干扰。  2015-01-08
那一刻艺术只属于你
期待有一天我们能习以为常的生活在艺术之中,无论是在艺术馆还是街头,无论是藏家真正可以拥有作品,还是普通人只是在一本好书里看到自己喜爱的艺术品,那一刻,人们都在心底拥有艺术的美好。  2014-11-14
不会用微信群拍卖的媒体不是好公关公司
杂志在代理艺术家,代售艺术品;“收藏家”在开公关广告公司做艺术家营销;年轻艺术家在做艺术品经纪人……无数匪夷所思的角色错位在中国都发生了。  2014-09-25
谁是艺术世界的“伪君子”?
赞助家和艺术家,尤其是通过艺术赚了大钱的这两类人,时常背着“伪君子”的非议。他们究竟有多热爱艺术,还是以艺术之名吸金?  2014-08-19
中国艺术市场的“改革开放”
中国艺术市场在近五年的急速成长中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定价体系,中国买家巨大的购买力反而使中国大陆成为一个——被自己人孤立起来的狭小市场,作品自产自销,风险堆积得越来越高,泡沫无处释放。  2014-06-11
买艺术品该听谁的?
国内太多买家非常需要在调查艺术品之前先对自己身边的顾问做个尽职调查。在艺术市场屡屡拍出天价的风光背后,暗含着毁约、无止尽的拖延付款、赝品、虚假成交、炒作、利用有公开价格的艺术品做短期金融杠杆等各种陷阱。  2014-05-06
保利文化上市:中国最大拍卖行的野心
中国第一大拍卖行保利文化日前赴港上市,引发资本市场认购热潮。对保利来说,上市除了能带来充裕的资金,还意味着管理和品牌信誉上的提高,后者对保利开拓国际市场尤为重要。  2014-03-20
收藏、幸福和艺术
西方有过一些专业调查显示,收藏艺术品与一些富豪们的财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2014-03-11
艺术跨界,你买账吗?
艺术的最美妙之处,就是可能性的无限。艺术家和各种领域富有创意的跨界结合的效果究竟如何?  2014-01-21
艺术无处不在。你怎么看?
艺术品是固定资产里最有趣、特殊的一类。在艺术和金钱相关联的世界,可以一千块钱买到某一天变为一千万的东西,也可以一千万买个转眼间只值一千块的东西。  2013-12-23
曾梵志作品卖1.5亿贵吗?
曾梵志的作品是贵,但是是有理由的。他具备了现阶段市场对一个指数型艺术家的绝大部分要求。  2013-11-13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