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大话股市周日历效应
 作者: 赵亚赟    时间: 2012年02月17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笔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论在沪市还是深市,周五的市场表现通常都比较强,而周一、周二则市场表现较弱。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有种周末现象(weekend effect)。不过其实并不是单指周五有特殊的市场效应,而是泛指一周当中有些交易日涨跌概率高于其他交易日的现象。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就秃笔一挥,姑且译作周日历效应。研究者发现这种现象存在于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市场。在大部分西方国家,比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股市涨幅在星期一平均起来比较弱,而星期五则比较强,看起来很奇怪,但对短线交易者非常有用。

    金融学家一般认为周末经常出现不确定消息,导致股民在周一抛售,从而导致周日历效应出现。不过在其他市场,比如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土耳其和法国,星期二市场最弱。于是就有人解释说这些是二线国家,反应滞后。美英等一线国家周一出了问题,周二才能影响到日本法国这些二线国家。但这种说法看起来很不靠谱,因为现在信息传播几乎是即时的,网络交易也可以在瞬间完成,美国市场下跌瞬间就能影响到其他国家市场。日本可以说因为时差,美国的周一就是它的周一晚上,到周二才能反映美盘的影响。但法国跟英国那么近,离美国也不远,美英市场开盘时,法国还没闭市,难道当时不受影响?

    这姑且不论,最近几年有人研究新兴市场,发现在爱沙尼亚和立陶宛有弱周一现象,但俄罗斯和斯洛文尼亚有强周一和周五现象。有人用1988-1994年的数据进行测试,发现土耳其股市周五强。但后来用一直到1999年的数据再一测,却发现周一周二都弱,周五强。总之是五花八门,专家给的理由也不能让人信服。看来各国市场的情况不同,交易者习惯也不一样,文化传统也差异很大,各种响应的制度也各有特点,结果就造成股市的运行规律的多样性。

    中国市场自然也有人研究,但发现虽然也存在周日历现象但情况也有点复杂。因为中国有上海深圳两个市场,交易的股票也要分A股和B股。在上海上市的大型企业较多,而在深圳上市的中小型企业较多。A股是用人民币交易的,外资参与的很少。B股是用外汇交易的,外资参与程度很大。结果就是两个市场和两类股票在周日历效应上都各有特点。

    要说B股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是周二弱,周五强,跟很多二线国家差不多。这个很好理解,因为B股是用外汇进行交易的,有相当一部分参与者是外国人,因而受美国市场的影响很大。美国股市的周一容易下跌,而由于12小时的时差,B股要到周二早晨才能看到美盘的结果,容易受影响跟着下跌。

    但A股的情况就复杂的多了。周一比较弱,这在两个市场是一贯的。但在上海股市,这种现象在大部分时间并不明显,只有在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还有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比较显著。而在深圳股市,这种现象却一直都很明显。像大多数市场一样,不论上海还是深圳在周五表现都比较强,而且这种效应还比较显著。不过深圳还是有点特殊,自从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后,周五效应就不是那么显著了。看上去上海对国际市场的波动更敏感些。这个也好解释,外资机构一般都投资大公司,而深圳则以中小公司为主,所以受外部影响比上海小。

    研究者发现中国市场实在是有特色,跟其他市场很不一样,一周当中周二居然是个很不寻常的交易日。在东亚金融危机时期和之前,上海A股周二通常显著得差。但在此之后,不论上海还是深圳,周二又变得显著得强了,并且还强过周五。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中国是个新兴市场,投资者的交易积极性比较高,所以周末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很快就能过去。中国股民比较相信“利空出尽是利好”,在周一下跌后就迅速入市。

    中国市场的奇妙还不止这些,周四也很神奇,不过通常比较弱。在东亚金融危机前,周四效应在上海比较显著,但之后就不太明显了。不过在深圳,自始至终,周四的平均表现都比较弱。

    中国股市的这些每周日历现象比较奇特,有人解释为有些大户在拆解短期资金来炒作,通常是周末前借入,一周就归还。这似乎有道理,因为根据专家研究发现,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解率)中一周的利率波动跟股市相关度最强。不过这也只是一种猜测。但不管怎么说,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做短线的朋友如果善加利用,也许会有不菲的收益。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