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为什么欧央行和IMF不能让希腊破产?
 作者: 吴迪    时间: 2012年03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希腊虽小,但是其破产将会把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和意大利的主权债务统统拖下水。市场恐惧将蔓延,进而摧毁整个欧洲银行体系的资产负债表。
转贴到: 微信 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 人人网 豆瓣

    希腊几乎成了欧元危机的代名词,大家似乎已经厌倦了整天在报纸电视上继续听到希腊的名字。如此弹丸之国,何以把欧洲拖垮?让希腊破产,退出欧元区不就结了吗?

    欧洲金融市场都在庆祝希腊获得1300亿欧元的纾困资金,他们难道不知道希腊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吗?新的希腊救援方案提出在2020年前要把希腊债务的GDP占比减小到120%,用8年的时间就达到这样的成就,欧洲央行和IMF到底是按哪个星球的逻辑思考呢?

    希腊经济自2008年危机以来已经缩水了约20%。失业率也非常恐怖,去年12月是21%,如今青年失业率已达51.1%。全希腊只有3899319人有工作,只占总人口的36.1%。主要城市商业停业率也在25%左右。在税收基础严重断失血的的情况下,欧央行和IMF又迫使希腊奉行严格的财政紧缩政策,国家收入只有自由落体一条路,在这种情况下希腊是无法走出债务危机的。这就好比一只母鸡欠了别的母鸡好多鸡蛋,可是她下的蛋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她拿什么来还别的母鸡呢?根据欧盟,欧洲央行和IMF(三巨头)的联合报告,即便希腊严格执行三巨头的紧缩方案,经济亦实现积极增长,2020年债务的GDP占比依然没有希望降到120%以下。

    有人会说希腊也许积重难反无药可救,但驰援雅典实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这沛公就是“拯救欧元”。可实际上德国财长Wolfgang Schaeuble却认为希腊实际已破产,欧元区不需要希腊。而且如果希腊有了自己的货币,他们可以通过债务违约,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来走出深渊。当年濒临破产的阿根廷不就是这样做的吗,十年下来俨然已成新兴市场中的优等生。

    细究下来,援救希腊的目的既非帮希腊走出债务危机亦非拯救欧元,那么救援希腊所为哪般?现在的情况有点像什么呢?让我来举一个不客气的例子:某病人死了,可是验尸官却拒绝颁发死亡证明。希腊政府破产了,三巨头却千方百计的阻止雅典宣布破产。

    其动机难道不值得我们怀疑吗?

    如果福尔摩斯在世的话,他一定会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么该病人的立即死亡将给谁带来的危害最大呢?以至于这些家伙会收买验尸官?

    希腊完蛋了,欧猪五国也就进一步走向了财政死亡线,为什么?因为市场已经得了主权债务恐惧症,恐惧值越高,主权债务的融资成本就越高。恐惧会交叉传染。

    那么拒绝承认希腊的破产是为了欧猪五国吗?或者问题应该是拒绝承认希腊的破产只是为了欧猪五国吗?还有谁会被希腊的破产拖下水呢?

    救援希腊在技术面上而言,在于阻止希腊债务违约,尽管你会说希腊事实上已经违约了,而且ISDA(国际掉期交易协会)也已裁定希腊违约了。其实,目前的救援方案看起来与违约别无二致,通过“私人部门参与计划”(PSI),私人部门投资者将所持债券置换为面值减记53.5%、更长期限和更低利率的新债券。考虑到未来利息损失,这相当于实际损失(haircut)73%~74%。这样一来就把希腊的债务总额减少了1000亿欧元,也就是说购买希腊主权债务的私人部门投资者损失了1000亿欧元。欧洲央行简直就是催眠大师,私人部门投资者承受了这么大的损失,却还得在债务违约保险条款中承认”希腊政府并无违约“,若不是在催眠状态下,我不相信他们的大脑会做出如此失重的决定。

    如下图所示,在PSI成功之后,大多数的希腊债务(超过75%)将掌握在官方债权人(欧盟金融系统,欧央行和IMF)手里,今后希腊是否破产将由官方而不是市场说了算。

    为了希腊政府的不破产,三巨头俨然指鹿为马,无所不用其极了。雅典之死可能会放倒整个欧洲银行体系,也就是希腊本不足惜,要命的是殉葬品。这就是三巨头不计代价要驰援希腊的最重要的原因。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