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刺激计划:为何储蓄比支出更具激励性
尽管美国经济陷入困顿,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一直坚称,政府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利于GDP增长,假如没有那8,620亿美元的紧急支出,情况可能糟糕得多。奥巴马及其顾问们坚称,其原因在于真正有价值的是支出——支出越多越好,至少目前看来如此。
美国政府政策的本质是通过大量举债刺激消费者和政府支出,然后再让这些钱重新循环到最有可能将它们花到餐饮、个人电脑或玩具上的人手中。同时,美国政府大大提高各方面的联邦开支,从车队开支到太阳能电池板补贴支出都大幅上升。
奥巴马政府认为是所有这些“新增”支出挽救了美国经济。奥巴马在12月曾说过,“需求减少1万亿美元时,政府必须制定一项足够庞大的复苏方案,以填补减少的需求。”8月,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用“消费为王”的理由,支持对中等收入阶层保留美国前任总统布什的减税措施,而对高收入阶层终止该项措施,因为前者通常把减免的税款用于消费,而后者则是将其大部分存起来。
但是,美国政府的刺激政策存在根本性的缺陷。从经济数学的角度来看,提高GDP不可能靠从喜欢储蓄的人手中借钱,然后再把这些钱转移给喜欢消费的人群和政府进行支出。因为短期内,储蓄和支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完全相同。
原因非常简单:储蓄都用出去了。让我们来看看总体情况。GDP计算的是花在美国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上的所有开支。储蓄按照等额美元转变成该支出总额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投资。政府成功将储蓄资金转成消费,只不过是引导一种类型的支出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支出,金额完全抵消。这就像从一头向游泳池注水,然后从另一头放水。水位保持不变。当政府为提高消费而消耗投资的时候,GDP也保持不变。
我们都曾听到过这样的观点:因为消费支出约占GDP的三分之二,促进增长的政策必须把重点完全放在提高消费占比上。但别忘了,GDP还包括其它三个部分,即政府支出、贸易盈余(净出口)和私人投资。通过减少私人投资和净出口,实际上是有可能大幅提高消费支出(比如从占GDP的65%提高到75%),事实上,这样的情况眼下正真实发生着。这就是奥巴马经济政策所真正遗留的东西。
储蓄将去向何处
长期来看,投资大型主机、自动机械和其他资本设备,能提高生产力并推动经济增长,但为这些投资提供资金的是储蓄,而非消费支出。卡耐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著名的经济学家艾伦•梅尔泽指出,“奥巴马总统总是说只有消费才重要。这太愚蠢了。人们储蓄的钱肯定没有被藏在床垫底下。而是去了买房人或者建工厂的企业那里。”
让我们来看看储蓄是如何转变成投资,并由此转变成支出的一个重要来源,未来它将是最关键的。人们选择储蓄时,要么购买股票或债券,要么把钱存到银行。当他们购买新发行的证券时,这些存钱的人为企业提供了购买设备或者收购工厂和客服中心所需的现金。当他们购买存款凭证或将资金存进储蓄账户,银行一般会把这些钱贷给用它来扩张业务的企业客户,或者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贷给政府,这些资金又一次被迅速使用。
实际上,银行的作用就是把储蓄引导到新的开支项目上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约翰•科克伦表示:“如果一个人在一辆新车上的花费是20,000美元,那么这些钱就直接计入GDP。而如果同一个人把同样的一笔钱存进银行,然后这笔钱又被贷给一家公司,用来购买叉车。这些存款直接转变为投资支出,其对GDP贡献的金额相同。”
那么,如果政府举债中的绝大部分来自国外投资者,就像如今的美国,又会如何呢?不幸的是,从中国和日本那里吸纳资金并不会改变美国的经济状况。国外投资者要购买美国国债,首先他们卖给美国的产品必须远超过美国卖给他们的,导致美国年复一年的保持贸易逆差。贸易逆差对GDP的拖累,与他们贷给美国的那些钱推动GDP增长的幅度完全相同。所以,与消耗储蓄提高消费支出一样,结果都无益于经济增长。
不过,在一种理论情景下,政府借贷有可能会提高GDP总量。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景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理论的核心,而他的主张对奥巴马政府极有影响力。如果大量资金闲置在银行体系之外,则政府可以通过吸引储备现金的民众购买国债来提高国民收入。实际上,凯恩斯在大萧条时期构建他的经济理论之时,消费者对银行失去信任,把大量现金存在保险箱和保管箱。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让闲置资金重新运转起来。
现金结存抑或会计分录?
但如今世道变了。只有极少量现金闲置,比如说来自汽车销售的收入或利息收入。虽然美国居民在银行体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资金,但银行自身还持有大量闲置资金,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潜在资金。这些资金与GDP(商品和服务的产值)构成无关。这些只是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为增加货币供应量所形成的一个会计分录。银行把那些资金存在美联储,只有在贷款需求增多时才会动支,换言之,把它转换成真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