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年三月去世的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Warren Christopher),美国人印象最深的恐怕要算他在2000年总统大选“点票官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副总统戈尔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得克萨斯州州长小布什因选票问题打了一场“世纪官司”,有50年律师经验的克里斯托弗是戈尔一方的领军人物,不仅在幕后指挥,而且还担任戈尔阵营的发言人,宣布各项重大决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戈尔落败让克里斯托弗未能给自己的从政生涯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
台湾问题令其两岸树敌
在中国人看来,克里斯托弗从政生涯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应属台湾问题。1978年底,卡特政府决定与北京建交,当时担任副国务卿的克里斯托弗被派往台北与蒋经国商讨如何处理断交后的美台关系。他乘坐的汽车一出松山机场大门便被抗议美台断交的民众拦住去路,并遭到鸡蛋、石块的袭击。车窗被打破,克里斯托弗脸上还被打了一拳,眼镜片也被打碎。
麻烦未了。90年代中,推动“台独”的李登辉欲以台湾领导人的身份“访问美国”,令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再度陷入“外交风暴的漩涡中心”。1995年4月17日,克里斯托弗在纽约著名的华尔道夫饭店与出席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和延期大会的中国副总理钱其琛会晤。钱其琛回忆说,双方谈及李登辉图谋“访美”一事,而克里斯托弗当时明确承诺,美方不会允许李登辉“访美”,并说李登辉访美不符合美台之间非官方关系的性质,美方最多是考虑给李延长过境签证。
会谈结束后双方一起见记者。在这种场合,哪位记者的嗓门大、语速快,其提问就有可能得到回答。我抓住时机,大声用英语问克里斯托弗,“美国国会不断给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允许李登辉访美,政府方面如何应对?”克里斯托弗虽年近古稀但嗓音依旧清脆,他重述了华盛顿的官方立场,即美国将遵守中美之间的《联合公报》,与台湾保持非官方关系。当时,在场的中方官员均露出满意的表情。
出人意料的是,仅一个月后,美国总统克林顿为保存政治资本而向国会中的亲台势力妥协,允许台湾“总统”李登辉赴美作“私人访问”。中国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制造“两个中国”,钱其琛本人也感到震惊和气愤。5月22日美方正式宣布此项决定,立即招致中方的强烈反应。在6月7日李登辉开始访美的当天,克里斯托弗又给钱其琛写了一封信,为允许李登辉访美辩解,并保证行政部门的任何官员都不会与李登辉会见。钱其琛后来透露,“我没有理会他这番表白”。中方随即召回驻美大使,中止两国副部长级以上的互访,并部署在台湾海峡试射导弹。中美两国关系再度跌入谷底,并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无所作为”招致传媒抨击
美国著名时事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6年5月27日的文章批评克里斯托弗对改善中美关系一筹莫展,标题是“克里斯托弗的出访记录:叙利亚28次,中国1次”。这篇配了漫画的文章(见下图)说,克里斯托弗力图在中东打开局面,已经先后访问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28次,但去北京却只有一次。
其实,克里斯托弗只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执行者,令中美关系“开倒车”的“罪魁祸首”是想在1996年大选中获得连任的克林顿,是他让克里斯托弗显得不仁不义,把当年推动中美建交的老本输得精光,成为海峡两岸的“共同敌人”。这大概是做外交官的最大不幸。
相关稿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