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离你到底有多远?
美国塔夫茨大学弗里德曼营养科学与政策学院(Tufts University"s Friedman School of Nutrition Science and Policy)的院长Robin•Kainarick通过研究发现,将持续保持锻炼的老鼠强制停止运动后,出现的症状同强制停止注射吗啡(具有止痛、镇静、放松的作用)的老鼠一样。她说,“身体到达一定极限后就会有一种上瘾的感觉——刚开始你可能只是想参加半程马拉松,然后你觉得可以再多跑一段,接着是全程马拉松,最后甚至可以完成铁人三项。”
马拉松与自我超越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必须要具有哪些品质?大量的研究发现,喜欢接受挑战、善于将长远目标划分成阶段性任务,具有坚强韧性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对此,凭借多年的培训经验,运动心理学家查理•布朗提出,相较于其他运动,事业有成的职业经理人往往更适合马拉松——他们的喜好冒险、顽强有毅力、善于规划等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都与马拉松的需求相契合。
当然,最重要的是,跑步并不是一个集体性的运动项目,不需要同伴配合,也不需要特定的场地。长跑无关乎战胜别人。人唯一的对手就是自己,不涉及其他任何人。而在一次次的自我超越过程中,我们会不停地问自己:我比上一次更强了吗?从而将自己再一次推向极限。
马拉松与专注力
在长跑时,我们的身心会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因此我们需要抛掉各种杂念,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跑步本身。对此,美籍匈牙利心理学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发现人在长跑时,很容易陷入一种“漂流”的感觉:完全沉浸在跑步本身,失去对自我和时间的意识,专注力和思维反应能力也会大幅提高。
除此之外,美国神经学家Kramon教授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持续性的有氧运动,比如跑步,会让人脑的海马丘体积增大,分泌出更多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简称B.D.N.F),在智力测验中表现更好。B.D.N.F是一种蛋白质,它能增强脑神经细胞的相互连接,并触发神经元的再生,促进大脑的生长。
事实上,为了更好地进行长距离跑步,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方式、呼吸节奏等等,其实这就是最好的静心活动。不管我们有多么的不快、愤怒或悲伤,我们都能慢慢地平静、放松下来,从而让身心达到一种“漂流”的境界,这是非常有利于自我恢复和思考的。
从33岁起,31年来坚持每天跑步的村上春树说:“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这样的意见,恐怕会有很多跑者予以赞同。”
本文作者刘艳,易普斯咨询促进部副总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拥有两年多的EAP从业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