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网站有趣的花招——统计单个账户一年消费总金额——为人们的闲聊和攀比提供了素材。于是周期性的晒单族出现了,他们自称 “败家”,夸张而愉快地表演痛心疾首。从技术的角度看,这个有用的花招,或者称之为受欢迎的网站功能,标志着产品设计者的进化;无论他们是否意识到,产品经理们已经从专注于用户的体验,提升到同时管理用户的“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电子商务的增长曲线可用陡峭来形容。2013年9月商务部数据,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8万亿元人民币,2013年数据尚未统计完成,预计约为10万亿元,2015年将上升到20万亿,2020年保守估计超过30万亿。渗透率同样惊人,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中有过网购经验的人还只占1/5,2013年迅速增加到1/2,不曾网购的人变成少数派。尽管如此,“互联网用户”仍然不能和 “网购族”用等号连接,买东西吃东西欢乐多多,也用不掉全部时间,所以国内最大的电商公司阿里巴巴做云存储,做手机操作系统,做终端和终端上的各种应用,现在做游戏平台,用各种应用占据人们的时间。
当然消费的定义可以很宽泛,网上的消费行为不一定通过支付宝、网银、货到付款来实现,阅读电子书,玩手机游戏,哪怕是“免费”的,都可以称为消费——信息消费和娱乐消费。撇开语义学的问题,我们至少可以说,在几个电商网站的页面上流连忘返,无法满足多数互联网用户的全部需求。
阿里巴巴布局移动互联网,要和用户联系更多,2014年1月,终于再次不顾马云2008年和2010年之间常说的“饿死不做游戏”的豪言,宣布进军手机游戏平台。2012年淘宝已经放弃了反游戏理想主义的立场,运营网页游戏。两年后,智能终端的粘性高于个人电脑的今天,阿里布局手游,正在情理之中?
最紧张的是腾讯。游戏是腾讯的金牛业务,贡献一半以上的利润,当阿里巴巴出现在竞争对手列表上,哪怕刚刚传来消息,股市已经做出剧烈反应,1月9日腾讯公司市值一天缩水130亿港元,这说明业界普遍视阿里巴巴为腾讯游戏的真正的威胁。
三强争霸赛继续上演,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用并购、合资、合作的方式,组织以这三家公司为“头领”的企业部落。竞争的烈度持续增加,三块原本遥遥相望的地盘,各自扩大,越来越近,终于接壤,彼此进入了。而以己之轻,攻敌之重,正是实用的兵法。游戏战场,阿里轻,腾讯重,阿里无战果无妨,一旦有小战果,对腾讯而言却是大伤害。
阿里巴巴进入手游之后,传言已久的腾讯入股京东更具现实性,这样企鹅就能在猫狗大战里和狗联合起来攻击猫,同样在对手的腹地搅局。
互联网巨头脑门上的标签花花绿绿,原本的角色模糊了。作为互联网中的结点,人的角色一直保持着多样性。仅仅当一个网购用户不能令人满意,就像宫崎骏说的,“看到新产品就猛扑上去,抓到手里就得意洋洋——那样的人只是一个消费者;你首先应该成为一个生产者。”(财富中文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