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厂搬到美国去!
2014年春节将至,科尔集团的董事长朱善庆格外盼望这个重大节日的到来,因为节后科尔设立的第一家海外工厂即将在美国破土动工,这也是中国的纺织企业在美国建立的第一家制造工厂。 这家总投资额高达2.18亿美元的海外工厂设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兰开斯特县(Lancaster County, South Carolina), 距离科尔集团位于杭州的总部超过1万公里。
你若知晓美国南卡州的工业历史,那么中国纺织业民企科尔集团在美设厂的事儿就显得格外有意味。南卡州近百年来一直是美国的老牌纺织工业基地,也是美国的主要棉花产区,但从90年代后期开始走向衰落,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纺织业的崛起和廉价的纺织工人间接造成了南卡纺织工人的大量失业。现在,风水又转回来了。科尔集团在美国的新厂面积为15万平方米,占地800多亩,新厂计划未来5年内在当地招募501名员工。
与中国企业往往豪掷几十、几百亿美元直接收购美国公司,动辄引起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严密审查、甚至拒绝大不相同,美国当地政府对于中国企业在本地投资建厂当然持欢迎态度。对于科尔在当地的落户,南卡州政府除了掏出一笔400万美元的赠款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提供了一系列的财税优惠政策。南卡州在美国东南部10个州中连年保持最低的企业所得税率5%,另外企业还可通过多种渠道抵扣州企业所得税,利用这类税收优惠计划,有的企业获得的抵扣额甚至超过了他们所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最高可享受长达10年的免税待遇。
实际上,科尔只是在美国建厂的中国企业中的“后起之秀”。同样在南卡建厂的中国企业,还有电器行业的老大海尔集团和福耀玻璃。早在1999年,海尔集团在南卡的卡姆登(Camden)市就建了一家电冰箱工厂,投资3000万美元,在当地的雇员规模一度接近350人。据专门研究中国在美投资问题的分析师蒂诺•海纳曼称,截至去年第一季度,中国公司在美建厂已经遍布美国35个州、创造了3.2万个工作岗位,而5年前该数值还不到1万。
什么因素点燃了中国公司把工厂搬到美国的热情?这里有本明白账可算。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世界的“制造工厂”,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是其主要优势,如今,中美之间的劳动力成本差异正在急剧缩小,而另一方面中国工业用地的平均地价和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却在不断上升,甚至比美国的某些州高几倍,因而近两年来中国私营企业特别是一些高能耗企业,开始着手把工厂搬去了美国。
就拿科尔为例:在国内每个纺织工人的每年成本在5万元左右,在美国则需要25万元(已折合成人民币),但国内劳动力成本以15%-20%的速度在逐年上涨,美国因极低的通货膨胀率这个工资水平已经维持了近20年。每个工人需多支付20万元,即将在美国建立的新厂需要500个工人,那么科尔在工人工资上将多支付1亿元成本。然而,据科尔公司提供的数据,国内平均每吨棉价要高于美国5000元,科尔每年棉花用量在15万吨左右,单棉花原材料成本一项就可以省下7.5亿元,大大超过了需多付的美国工人工资。再来看工业土地的价格,中国的土地价格近年来升值迅速,全国平均每平方英尺为63.2 元,而美国南卡州的土地价格大约为中国平均土地价格的一半。此外,美国部分州每度电0.3元的低电价和每立方米0.8元的天然气价格也吸引着中国的纺织、化工、塑胶等高耗能企业。与之相对的是,中国浙江省的非居民用电电价最高为每度1元,中国天然气全国平均价格为每立方米1.95元。
除了低廉的原材料、土地以及能源价格,吸引科尔不远万里将工厂搬到了美国,另外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如何解决中美两地的物流问题和运输成本?南卡拥有的查尔斯顿港是全美港口生产效率最高的港口,也是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湾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单直达中国的货运航线就有8条。
但是,科尔把工厂搬到了美国,最终目的并不是想把低价纱线运回国内加工成布匹和成衣,因为目前中国的棉纺织行业正面临市场需求不振、订单不足的困境。
科尔真正的意图是直接拓展广阔的北美市场。几十年来,对进口的纺织品包括纱线、布匹和成衣在内,美国一直对外征收5%-20%的关税,但是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及加勒比海诸国为自由贸易区,这几个国家间的贸易是免征关税的。从南卡查尔斯顿港运往墨西哥湾的中美洲国家再方便不过了,那里有很多比中国还便宜的布料生产商,科尔正是瞄准了这个便利,筹划将纱线运往中美洲做成布料再免税杀回美国。作为一家出口商,还有什么比免关税更让人高兴的事儿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