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收藏的艺术

收藏、幸福和艺术

李宓 2014年03月11日

李宓,财富中文网特约作者,现为职业艺术品经纪人,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苏富比艺术研究院,获艺术商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该专栏关注艺术、收藏投资界的趋势与热点话题,通过专业人士的眼光来解读各种艺术投资现象背后的本质。
西方有过一些专业调查显示,收藏艺术品与一些富豪们的财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一个时刻,会真正地质问自己,“我快乐吗?”或者“幸福是什么?”不是开玩笑,不是调侃,是真正让自己静下来思考——“我想要什么”、“哪些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幸福想必没有具体标准。它只是一种感觉,而且是相对的。每个人产生幸福感的缘由可以不同,但这种感觉应该是普世相通的。

    比如人们常常可以从自己执着的“爱好”上获得这种平静、满足的幸福感。西方有过一些专业调查显示,收藏艺术品与一些富豪们的财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财富膨胀到一定程度以后,财富增长对于人的幸福感影响的效用越来越低,拥有中等财富的中产人群,反倒可能是幸福感最强的。富翁们心灵都很孤独,在戒备心理和时间关系的驱使下,与人交往和敞开心扉已经变得非常有限,承载文化和情感内涵的艺术品则成为可以对话、抵抗焦虑感和失落感的依靠。

    但很可惜,现今世界,很多事物在社会文化、媒体作用下都套上了光环,媒体、强势机构替大众选择信息,替大众决定什么是时髦、高端的,什么是过时、low的。这其中包括艺术品收藏,一个本该最富有个性,最充满精彩故事和情感的领域。

    其实,收藏是人类普遍的习性,是本能,不是习得的。而人的性格和价值观,可以从他收藏或收集的东西上显示出来。谁都能理解一个收藏古董图书的人,一个收藏珍稀化石标本和一个收藏阿斯顿马丁的人之间的区别。

    在中国,即便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出现在国内外大拍场,但多是以赌博的心理参与艺术品投资。很少有人真正参与艺术领域的活动,参观博物馆,研究历史、欣赏艺术的本质意义。他们可能是精于某种营生之道,但越强的目的性,越偏离快乐,他们的幸福不会来自于这里。

    我很庆幸我见过一些了不起的收藏家。他们出身迥异,知识结构千差万别,但共同点就是收藏和艺术给予了他们不可取代的快乐和幸福。

    我问过许多位不同级别、年龄层的藏家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所有的财产和收藏里,选一样你认为最有意义,传给后代你会最开心的,是什么?”答案一个比一个有趣。在各种区别鲜明的人生态度中,有一个回答让我至今难忘。那是一个70多岁的纽约藏家,收藏老爷车和东亚艺术40多年,家中遍布精美的古董、工艺杰作,但他最希望能传给自己唯一的儿子的却是一封信,一封他的父亲带他离开欧洲大陆时,他的爷爷交给他们的信。那是一个父亲的忏悔,寄望和祈祷,并做好准备将会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那位老先生告诉我“孩子,收藏这些玩意儿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事。但绝不是因为这些东西本身。它们是很美妙,可使我平静的,是因为我可以选择我绝对喜爱的艺术品,做自己想做的事,做我自己。(Find my own works of art that I absolutely love. Do my own thing. Be my own man.)所以,不论幸福对你来说是什么,记住永远不要往幸福的反面走。“

    英语中“happy”的词源来自于古北欧语”hap”,意思是“不可预测,机会的发生”。看来“幸福”从来就是个不可测,你无法通过计划去获得的东西。所以在艺术收藏这件事上,不妨随心而动。(财富中文网)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