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树是在春季落叶。春风三巡,新芽酿出,老叶便纷纷凋零了。这景象,也常见于商业世界。
近些年,不时有商业人物退休的消息传出。起先是王石,放下中国最大地产公司的掌舵者不做,一门心思跑去哈佛大学读书;后来是柳传志、朱洪江、何享健等制造业大亨,他们都把公司和权力交给了年轻一辈;再后来,风气传到互联网行业,马云和史玉柱也决定退休了,后者过上了打游戏、炒股票,闲云野鹤地四处游玩的退休生活,前者却无法从愈演愈烈的商业江湖中彻底抽离。而六十岁退休的任志强,用两年时间写完了58万字的自传,有人开玩笑说这自传恐怕写早了,因为照这样旺盛的生产力,任志强还能为社会创造不少价值。
的确,相比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等依然兢兢业业的香港企业家,大陆企业家的退休时间似乎提早了不少。以上人物中,年龄最大的何享健如今也不过72岁,最年轻的马云还不到50周岁。
有人因此认为,大陆企业家的过早退休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商业世界的损失。原因无非是,他们的阅历和经验日臻成熟,而体力尚且强壮,还可以像李嘉诚那样继续创造价值。
然而,不同商业环境下的个人取舍,不能一概而论。何况,早退休也并不见得是坏事。
人生一世,无非进退二字。知进退,明荣辱。退而难进,是力有不逮。进而不退,则是身不由己。
李嘉诚、郑裕彤、李兆基这一代香港企业家,之所以晚退休,一是自身个性使然,他们均出生于1920年代,经历战乱灾祸,富有打拼精神,一生闲不住;二是因为他们均属家族财阀,家族企业延续的基础,是族长权威和家族秩序,但权威、关系、人脉也是最不容易传递的软实力。第三,子孙后辈众多,面临传承选择,却缺乏满意的人选,所以只好身先士卒。
相比之下,大陆商界领袖因为不必面临以上种种困境,所以可以相对轻松地从一线退下。
中国商业界,缺乏权威,也不需要权威,而是需要思考者、开创者和瞭望者,这是商业领袖的价值。
像柳传志、王石、马云这些商业领袖,完全不必担心退休后无可作为,反而因为退出日常经营管理,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作为开创者的他们,早已被标签化和符号化。在公司内部,他们仍被视为精神领袖,即便不再担任管理职务,他们的价值观以企业文化的方式得到传承,他们建立的治理方式和商业理念,依旧行之有效地驱动组织运转,并在公司外部得到传扬借鉴。而他们则无须事必躬亲,从而得以抽离出来,无论著书立说,异域求学,还是天使投资,抑或游戏玩乐,均是他们的自由。而这种自由选择之中,便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性。
譬如王石在美国游学之余,对万科开拓美国房地产市场起到无形的推动作用。而最近宣布退休的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未来可能投身腾讯学院,致力于技术人才的培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一个健全的社会,应当不以财富多少为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应当承认不同的价值观,尊重多元的价值选择,并提供多样化的实现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商业领袖应当感到庆幸。得益于现代公司日益健全的治理机制、人才结构和退出机制,他们可以在创业成功之后功成身退,致力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展开商业之外的丰富人生。如今还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职务的柳传志,早就说过,有朝一日联想控股上市之后,他便可以安然卸任了。(财富中文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