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多平台阅读

微信订阅

杂志

申请纸刊赠阅

订阅每日电邮

移动应用

专栏 - 纽约来信

恐袭令世界清醒

荣筱箐 2015年01月15日

荣筱箐,财富中文网专栏作家,旅居纽约,曾为《纽约时报》、《南华早报》、《南方周末》等中外媒体撰稿。这个专栏来自作者在美的所思所感,不是浮光掠影,而是希望从思维方式上带你了解美国。
巴黎的反恐大游行中,40多个国家的领袖手挽手站成人墙,那些原本只会同时出现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的人们站在了同一条船上。恐袭令世界清醒——团结一致反对恐怖主义。

    9/11发生的时候,我正在纽约读研究生。学校靠近曼哈顿下城,大劫发生后停课两天,第三天返校,发现校园近旁已经搭起了一个临时的“寻人中心”,路边挤满了举着亲人的照片满脸是泪的人们,明知暂时的失踪其实是永远的失去,但他们宁愿死守在“寻人中心”门口,好像只有站在这里才有希望。

    在没有结果的等待上附着的希望原本就是細若游丝,但也可以让绝望和恐惧中的人们当成一棵树,靠着才不至于倒下。走在这样的人群里,让你恨不得和谁抱头痛哭。

    但回了家打开电脑,气氛就完全不同了。那时候的朋友圈不过是如今已成古董的MSN联系人中远在中国的老友,即使在这个表情呆板乏善可陈的界面上,也不难感受到那里的人们正群情激越。朋友们吃着火锅唱着歌,为不可一世的美帝终于被教训了而普天同庆(真的是普天同庆,多年后我在纽约的一艘战舰上采访一位刚刚加入美国海军的中国移民,他有点不好意思的告诉我9/11发生时他在中国东北读高中,和同学们一起为此差不多一夜狂欢。)

    那时候我刚来美国一年,还在此岸和彼岸的落差中纠结辗转找不着北。这种一远一近一喜一悲的强烈对比给了我一种痛苦的警醒:视野没有重合的两个人不可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远距离的友谊势必只能寡淡如水,远距离的爱情势必只能无疾而终。

    现在想来这些完全从个人角度出发的感受实在让人惭愧,儿女情长的哀叹和9/11这个历史节点的重量太不匹配,在这样的时候最起码也得想想整个世界,最起码也得看到立足点的不同带来的视野差异不只能让原本亲近的人变得疏远,更是这个不太平的世界上所有争端的根源。

    但那个年头很少有人能从两幢楼马上想到全世界,人人都认为“恐怖袭击”只是偶然事件,没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都与自己无关,巴比伦塔倒塌后世界本就该满是吵闹纷争,历史的节点转瞬即逝,生活总会回归常态。现在看来那真是世界在失去童贞之前的懵懂时代。

    从9/11到“查理”,这十几年里发生的事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对于今天的人们,回归常态不再意味着高枕无忧,而意味着在达摩克利斯剑下悬着心过日子,因为“恐袭”已经成了“常态”。

    这种认知难免让人发疯,事实上,照9/11之前的标准,今天的人们已经有些疯了。我们进机场得脱衣脱鞋,开玩笑时提到“炸弹”立马惹来一身麻烦,在网上买个压力锅晚上都能招来特警上门;我们在家里备上成桶的矿泉水和压缩饼干,看到地铁上一个黑色塑料袋都能吓出一身冷汗,两个德国艺术家趁黑在布鲁仑大桥顶上插了面白旗差点弄得纽约警察局的反恐专员引咎辞职;连我们以为是坚不可摧的自由平等宽容的理念在反恐这个头等大事前也显得不堪一击。

    奇怪的是我们并不觉得自己疯了,因为这样的一个世界接受起来似乎没有想像的那么难。

    这使恐袭的阴影像极了死亡本身:无论你是住在纽约巴黎还是伦敦甚至北京,无论你怎么小心防备,在可预见的将来,下一次袭击总会发生,不可预见的只是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就好像我们再热衷维生素和健身房也确知人必有一死,悬而未决的只是细节。

    人们之所以能泰然接受死亡这个令人沮丧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死亡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要是有一些长生不老的名额,人们可能会在明枪暗箭有你没我中乱成一锅粥,但既然大家都殊途同归,不如先平心静气的好好活着。这就好像恐袭把全世界都拉进阴影之中,反而让世界少了些争斗多了些合声。

    没有什么议题可以像恐袭一样让整个世界同仇敌忾,贫穷饥饿种族屠杀因为地域界限不过是冷暖自知,非正义和压迫和反抗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别不过是主观判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际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全球变暖涉及的责任和义务成了大国间推诿的皮球。只有恐袭的阴影可以让全世界的机场统一禁止带水过安检,让本拉登被击毙后举世欢腾,让昆明火车站喋血后美国也来谴责暴行,让巴黎的周刊遇袭后全球都高呼“我是查理”,让发生在任何一个国家的恐怖袭击都能让万里之外的人不再隔岸观火而是感同身受。如果9/11发生在今天,或许我也不会再有当初那样的感慨,因为恐袭已经让站在不同立足点上的人们有了重合的视野。

    黑暗里长出的死亡让人懂得了生命和光,就像仇恨里长出的恐袭让人懂得了理解尊重和爱,有了这些这个世界才不至于在吵吵嚷嚷中分崩离析碎成微不足道的尘埃。周日巴黎的反恐大游行中,40多个国家的领袖手挽手站成人墙,这幅图差不多是恐袭阴影下新世界的坐标。当那些原本只会同时出现在针锋相对的谈判桌上的人们站在同一条船上,或许我们真的可以说恐袭令世界清醒了。(财富中文网)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我来点评

  最新文章

最新文章:

中国煤业大迁徙

500强情报中心

财富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