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登录  |  注册  |  高级搜索  ] 

焦点>>   [实录] 2013财富全球论坛    [家电创新] 三星的厨房野心    [汽车] 丰田改革奏效    
吉姆·柯林斯与中国企业领袖谈领导力
 作者: 高德思   时间: 2010年12月14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封面报道(废止)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吉姆·柯林斯谈中国企业家和经理人面临的种种问题,包括领导力、继任计划、商业教育、核心价值等。
转贴到:             开心网 加入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关注            豆瓣

接班人计划

    问:现在,《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42家中国大陆公司,而在2001年仅有10家。这些公司中很多还很年轻,所以选择接班人的问题眼下看来非常重要,也正是时候。根据您的研究,一个好的CEO应该花多少时间,提前多久开始考虑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呢?该投入多少精力?这一过程应该有多透明?

    答:在回答你这个有关接班人的问题之前,我首先要指出,有意思的是,企业家(entrepreneurs)和企业建设者(company builders)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例如,英特尔公司(Intel)的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比尔·盖茨(Bill Gates),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还有索尼公司(Sony)的盛田昭夫(Akio Morita),他们一开始是创业者,然后才成为企业建设者。所以,对于那些想要创立公司、有创业精神的年轻企业家来说,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变,要对自己说:“我现在要从一个创业者转变为一个企业建设者”。卓越的创始人都是这样做的。

    用我和杰里·波拉斯的话来说,他们由报时人转变为造钟师,这是一个有意识的转变。这与他们的性格无关,而是一个决定。

    以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为例。他曾是个创业者,靠一个便利店起家,之后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造就了沃尔玛(Walmart)的巨大成功。他临终前,还在病榻上与分店主管开会。他一生致力于此。他总爱说“我有推销员的性格,但拥有运营者的灵魂”。他确实拥有“造钟师”的心态,所以当他日益转变为企业建设者的时候,他也真正启动了沃尔玛这架庞大的机器。

    当时,他将公司的业绩做到年收入300~400亿美元,但他一直都很担心公司未来的发展,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永远掌管公司。他开始在公司里物色人选,并且看中了几个人,但最终证明这些人并非都是继任的恰当人选。然后他将公司顺利交接给戴维·格拉斯(David Glass),格拉斯的性格和山姆·沃尔顿完全不同,这又涉及到我们之前谈到的“第五级领导”。我想,山姆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想要证明企业的成功与领导者的性格无关。

    企业的成功在于那个能够创立、领导企业的人。沃尔顿将公司移交给了戴维·格拉斯。然后怎样了呢?现在沃尔玛的年收入为4,000亿美元,而美国商业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山姆·沃尔顿过世的时候,沃尔玛的年收入还不足1,000亿美元。

    沃尔玛在不断地发展,为什么呢?

    因为沃尔顿的接班人计划做得非常成功。他从一个创业者转变成了一个企业建设者,将公司移交给了别人。

    沃尔顿并非在权力交接前几个月甚至几年前才开始挑选继承人,而是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关心这一问题了。因为他创建企业的时候,就希望企业在他离开之后仍然是成功的。

    所以,回到你一开始的问题,我认为一个好的接班人计划是绝对重要的,而且我还要指出一点。

    首先,无论你作为企业建设者也好,创业者也好,CEO也好,只有在你的继任者成功之后,你才算交出了圆满的成绩单。别以为一卸任,你的表现就可以盖棺定论。所以,如果你没能像山姆·沃尔顿那样谨慎地选好接班人,那么你继任者的失败也就意味着你的失败。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的接班人失败了,你也就失败了。

    问:在书中,您给出了很多成功完成权力交接的例子,那么交接过程的透明度应该有多高?还是说,这通常是个封闭的过程,只是公司创始人挑选结束后宣布自己的决定而已。

    答:这有很多不同的情况。

    有时候,被看中的继任者会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你一眼就能看出谁能“到位”。比如,当戴维·格拉斯成为沃尔玛CEO的时候,没有人觉得意外。

    当然也有其他耳熟能详的例子,如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CEO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他的上任就让人们觉得很意外。不过,无论意外与否,通用电气前任首席执行官瑞格·琼斯(Reg Jones)在选定韦尔奇之前,花了很多精力考验了很多人。尽管这个过程也算透明,但谁是真正的赢家并不那么显而易见。

    无论过程如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选出最适当的人选,并且保证权力顺利交接。

    在《再造卓越》这本书中,我们研究了那些卓越却最终失败的公司。如果你还记得的话,我之前说过我对领导力的怀疑,但后来我不得不承认“第五级领导”的重要性。当我们开始研究公司衰败的过程,我们有了更多的发现。

    我现在仍然不相信,一个领导者单枪匹马就能成就一家卓越的企业,没有证据证明这种说法。但我确实相信将权力赋予一名错误的领袖的确可以让公司垮台。几乎没有什么错误是犯不起的。大部分情况下,犯了错误还可以补救,但选错接班人却是无法弥补的。

CEO的沟通技巧

    问:您曾提到很多卓越的CEO并不具备特别的人格魅力。这是否说明沟通技巧对CEO而言不重要呢?如果没有出色的沟通技巧,一个优秀的CEO能成为一个卓越的CEO吗?

    答: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沟通。个人魅力与有效沟通有很大区别。我相信在我们研究过的卓越CEO中,每个人都是有效的沟通者,尽管这些人中大部分不是那么具有个人魅力。

    他们是如何沟通的呢?一部分可能是通过言语交流,但表达通常不是他们的强项。其实主要是通过决策,他们能够将决策有机地串联起来;而最重要的莫过于人事决定。

    让我来非常简短地讲述一个关于沟通、前进方向和清晰度的故事。

    几年前,在吉列公司从优秀向卓越过渡的时期,公司内部曾有过激烈的辩论。吉列CEO科尔曼·莫克勒在发展钢铁产品还是塑料产品之间难以抉择。换句话说,要么公司走高端路线,生产如锋速3(Mach III)这样的高端剃须刀,这需要在研发和生产上投入大笔资金,即所谓的“钢铁战略”;要么公司走向低端,生产塑料的一次性产品,也就是所谓的“塑料战略”。

    莫克勒不知道怎样选择才正确,因为两种战略都各有利弊。他所做的就是集中两方观点,一方是钢铁阵营,另一方是塑料阵营,然后研究、讨论两种战略各自的优点。他会聆听员工的辩论,思考两方的论点和证据,直到他想清楚了为止。最后,他的结论是钢铁战略才是最佳选择。

    那么,他是如何传达这一点的呢?他选出了钢铁阵营中的领军人物,让他来负责剃须刀业务的发展。此时,大家已经非常明确公司的方向和战略,知道什么战略更加明智,哪一方赢得了辩论。用一个简单的人事决定指出战略方向,这种沟通方式要比他发表10次演讲或是写下千言万语有效得多。

    回到之前的问题,“科尔曼·莫克勒是不是一个沟通高手?”如果你听过他的演讲,你就知道他不是。他的确不善言辞。但如果你问他的沟通是否有效,那么回答是肯定的。他通过决策实现了高效的沟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1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