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2011 05 09 17 15 01
|
吉姆·柯林斯与中国企业领袖谈领导力
位置:封面报道(废止)
创造力和创新 问:有观察家认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创新,就是走向产业链的高端,不再只是低成本、外向型、缺乏强有力品牌的供应方。另一方面,您说过与基本准则相比,创新的重要性往往被高估了,至少在美国是如此。您认为这一思想适用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吗? 答:首先,有能力将创新和执行、创造力和准则结合起来,这才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说企业必须更有创造力,或者更守准则,而是要找到一种方法合二为一。如果一个企业非常有创造力,但忽略了基本准则,那它走不远;反之亦然。 我先来谈谈创造力吧。我在斯坦福大学教课的时候,头两年有幸教授一门关于创造力的课程。这个课程的前提就是创造力并非谁都能附加于人的,而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 看看5岁的孩子们。他们做的事情就很有创造力。但学校和企业却抹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回顾历史,人类的创造力生生不息。我们生来就富有创造力,但后来我们渐渐掩盖它,扼杀它。人们之所以不让创造力继续发展,是因为他们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的声音:“哦,我不能这么说,那听起来非常愚蠢。哦,我不能去尝试,我会失败的。”或者由于严厉的自我批评,阻碍他们去尝试一些有创造力的事。 这个课程的部分内容就是强调四点,以消除发挥创造力的障碍。首先,要相信自己是有创造力的。其次,你要消除内心阻止你发挥创造力的批评声音。第三,增强提出愚蠢问题的能力。第四,准确地观察实际现象,然后问自己这意味着什么,而不是依赖别人的想法,人云亦云。 创造力一直都存在。我们只要将绊脚石搬开就可以了。 多元化综合型企业:王者还是失败者? 问:中国有不少多元化综合型企业。您曾经做过研究,对比过综合型企业和一些专业性公司。您能说说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吗? 答:我之前提到了刺猬理念,即三环重叠:专注于自己最有热情、最擅长并且能驱动自身经济引擎的事。 我认为不妨从这个方面来看综合型企业的问题。换言之,一家综合型企业是否注定是平庸的? 我认为,事实上,有擅长做内容的刺猬,也有擅长业务流程的刺猬,有时这是在一个主题领域当中,我认为一般说来这样最好。 根据我们的研究,多元化的公司也有成为卓越公司的,如通用电气、宝洁、强生和3M公司。 以通用电气为例。在最鼎盛的时候,你很难看出他们有什么统一的发展主题,因为长期以来,他们发展了很多业务。但是,通用电气最擅长什么呢?是培养高管人才,将优秀的管理者变成卓越的高管,从而最终提高单位管理人才利润。这就是通用强大的人事系统,将人才从一个业务部门调到另一个,只要在通用这个体系中,他们都能成功。 我常想,通用的宗旨究竟是什么?也许是为全世界培养CEO,这当然是句玩笑话了,他们不会这么说。但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他们的终极产品:卓越的管理人才。通用电气就是一个例子,它不只是一家综合型企业,其凝聚力在于后台流程和运营体系。通用电气就像是DOS操作系统,所有业务部门是应用程序,都必须与DOS系统相兼容。 就通用电气所覆盖的诸多业务而言,它也可以算是个异类。 再比如强生,它的每项业务的特点都大不相同,如制药、婴儿爽身粉、泰诺、缝合产品或人造膝关节,但整体运作非常好,因为强生这个综合型企业的发展主题是保健。 宝洁公司的发展主题是日用消费品。 而3M公司的业务就更加多样了,因为它的发展主题是将创造力运用到人们认为很无趣的行业当中,如砂纸、粘合剂等,但他们有统一的发展主题,那就是创新。 3M公司是不是一个综合型企业?不是,它是一架创新机器。通用电气是不是一个综合型企业?不是,它是高管培养机器。 如果你问我更喜欢围绕一个主题和内容的多样经营集团,还是擅长业务流程的刺猬,我会说两者都能成功。我喜欢有主题的公司,但的确没有主题也能成功。问题是几乎没有企业能做到。通用电气做到了,但从过去的历史来看,它是个例外。 创业者和企业建造者 问:您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公司,这对于普通创业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还是回到《基业长青》这本书来,我们研究了很多历史上伟大的创业者,只不过后来他们的公司逐渐成长为大公司,但我们也研究了他们的起步阶段。 我们研究了山姆·沃尔顿靠便利店起家的阶段。 还有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和戴维·帕卡德创立惠普公司的时候,是在帕洛阿尔托市的一个车库里。事实上,我们看到了公司初创时的会议记录,是由打字机打出来的,上面写着:我们于1937年8月23日共同成立了一家广义上的无线技术工程公司,我们决定要生产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卖别人的东西。接下来就是这句很有意思的话: “对我们将设计、制造和销售什么产品的问题,暂未进行讨论。”这就是惠普公司的成立初期,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要生产什么。 再看看波音的早期发展。当时比尔·艾伦为了维持公司业务,不得不去做二手家具生意,以便创造足够的现金流支持上世纪20年代第一批飞机的生产。 万豪集团(Marriott)成立初期,威拉德·马里奥特(J. Willard Marriott)只有一个根汁饮料(A&W)的摊位。这就是万豪集团的起步。他起初的想法就是开一个买啤酒饮料的小摊。他不想再住在犹他州了,于是搬去了华盛顿,开了一个啤酒饮料摊。 当我们回顾这些伟大创业者的时候,有几点很突出。 在将一家小公司打造成一个卓越企业的过程中,他们承担创始设计师职位的平均时间是36年。所以创始人会很快被取代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们会长期掌管公司,而且大部分人并不依靠外部资金。 有人认为卓越企业一开始就具备充分的优势,资金充足,迅速获得成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大部分一夜成名的企业之前都有20年积累的成果。 我们之前谈到了沃尔玛。当然,现在沃尔玛在中国发展得很好。然而事实上,山姆·沃尔顿在创建公司后的第七年才开了第二家折扣商店。公司成立25年之后,他拥有了38家店。他花了25年的时间才能拥有这么多连锁店。 他们所有人都是花费了巨大的努力才推动飞轮开始转动的,一圈、两圈……他们完全依靠自己,懂得如何管理现金流,从一开始就在建立企业文化。最终,他们都做成了大企业,但大部分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的。 有意思的是,我们总是认为创立公司首先要有一种好的想法。然而,当我们研究为何这些卓越公司如此与众不同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是因为他们懂得公司才是他们的最终产品。从一开始,他们就非常清楚自己在建立一种文化和体系,公司在未来可能会发展出多种业务,但公司本身才是最终产品。 这与“我要制造一台电脑”或“我想做这个产品”完全不同。 不那么成功的公司通常一开始就想做伟大的产品。而卓越的公司一开始通常有些不成功的想法,但他们从中吸取了教训。因为他们完全依靠自己,善于管理现金流,从家人和朋友那里得到资金支持,因此每一小步都为最终成就卓越的公司打下了基础。 这些成功的创业者一开始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问:听您这么说,我想创始人起步时的动力通常都不是“我要去赚大钱”,是吗? 答:是的。一开始也许有收入就不错了。他们的动力来源于创造。
|
财富中文网专栏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