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中国高端消费者--2011中国奢侈品品牌调查报告
位置:
“体验低调的奢华” 2001年,我在巴黎LV总店买了三个包,我和太太一人一个,带给朋友一个。当时,一本护照限买三个。后来,我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其他品牌,像赛林(Celine) 、罗威(Loewe)皮夹、Tod's包,等等,这些品牌不像国内耳熟能详的大牌那么炫目,但秉承了欧洲一线品牌的奢华贵气、精致工艺和辉煌历史。 我喜欢欧洲的品牌。在欧洲工作的三年间,曾经去巴利的工厂参观。纯手工工艺的打造,让每件奢侈品犹如艺术品。直到今天,巴利仍然是我钟爱的品牌之一。当然,每年两三次国外旅行,我还会选择爱马仕(Hermès)或者路易威登,而我太太更喜欢普拉达(Prada)或者Tod's,后两个牌子的正装少一点,更偏向休闲。 今年2月,我为自己买了一款Tod's包,颜色、设计和款式都令人眼前一亮,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专卖店的服务,那种亲和度和质量让人有购买的冲动。我曾经读过一篇Tod's创始人的文章,讲述它的标志性产品“豆豆鞋”的工艺,从皮革的切割到手工的缝制,历久弥新,成为时代的经典。闲时,我喜欢翻看杂志,了解品牌的历史和故事。 我喜欢来自意大利或瑞士的奢侈品,尤其喜欢意大利的皮具。消费体验是决策购买的首要因素,在时尚潮流如此变幻的年代,我更希望珍藏一款适合自己的经典款的产品。当然,目前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已经比较高了,我更在意真材实料。如果非皮质的包仍然价格不菲,我当然不会选择。采访:王亦丁 “历久弥新的文化传承” 与其他人不一样,我更喜欢购买诸如瓷器之类的奢侈品,像Wedgwood、Christofle(餐具)、巴卡拉(Baccarat)水晶杯,这些国外皇室家族、贵族城堡、米其林三星以上餐厅选用的餐具,都是全世界文化的瑰宝。 由于从事酒店管理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购买德国的唯宝(Villeroy & Boch)瓷器。它拥有26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欧洲瓷器生产史上有着影响深远的骄傲岁月。我曾经去唯宝的工厂参观,其经典的蓝色花枝、优良做工以及久享盛名的历史美誉,成就了唯宝陶瓷餐具的永恒经典。与快速消费品不同,其纯正的手工艺边花,不断传承的简约、优雅风格,伴随着它成为业界顶尖的餐具瓷器首选。 在我的影响下,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且欣赏瓷器。当许多人对穿戴奢侈品习以为常时,在家里或者办公室享受贵族瓷器更是另一种享受。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但是,全世界最好的瓷器艺术品却在西欧和日本,每一件瓷器的背后都是伴随事世变迁不断改良的文化史。 由于运输不便,国外大量购买回国内还要加关税,所以,我经常会在上海的恒隆广场或者杭州大厦购买瓷器,也会在参加专业人士的聚会时挑选瓷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产品,像Wedgwood就将中国古代的画修改后融入设计之中,巴卡拉杯上子印上了中国的梅花,更多的设计师将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融入其中,吸引中国消费者。当然,湘绣、苏绣的丝巾,汉光石,这些价格不菲的中国奢侈品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外消费者的关注。全球化加速了奢侈品的全球融合,保持品牌独到的理念就越发珍贵。百年历史凝固了时间,也成就了经典的产品。 采访:王亦丁 “品质的价值” 我使用奢侈品的历史开始自90年代中期,当时使用广告里大肆宣传的金利来,后来也一度是登喜路的VIP。但后来,国内奢侈品选择越来越多,自己逐渐地走出国外,选择性消费更加明显。几年前,从日本的无印良品开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圈子中很多人倡导“No Logo”。在经历了炫耀性消费阶段之后,许多人会理性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奢侈品,“只是需要让看得懂的朋友共同欣赏 ,而不是盲目地通过品牌来显示身份”。 LV和Hermès是我的首选,它们的设计更适合中国人。但即使如此,我也不会选择有明显logo的LV的产品,或者LV的服装,因为服装并不是它的强项,但一款LV的高尔夫球包的确经久耐用,许多高尔夫球包在拖运后都会坏掉,但体验过LV高尔夫球包之后,我对它的产品更有信心。 上个月在香港,我新买了一款爱马仕的皮夹。这款水蓝色的皮夹曾经在北京和上海看到,但是没有货。这个色彩很迎合中国人“水生财”的理念,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品质和需要是购买奢侈品的重要决定因素,毕竟不是所有LV的产品都是好东西,有许多朋友在欧洲购买了钱夹,回国后发现放不进人民币。我更喜欢在亚太市场购买,欧洲排长龙的购物体验令人并不愉快。我更愿意去欧洲了解资讯,在亚太地区享受更好的消费体验,价差其实并不十分明显。而且根据自己的需要,我有时候宁愿买老款,毕竟今年的新品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当然从设计或者产品的生产地来讲,我更喜欢纯粹的欧洲设计和制造。有些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奢侈品,有点不伦不类的感觉。采访:王亦丁
|
500强情报中心
|
深入财富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