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热读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

当期杂志
订阅
杂志纸刊
网站
移动订阅
--
--
--
向下一阶段迈进
 作者: Michael Slone    时间: 2009年10月15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位置: 杂志>>第一百五十四期         
字体 [   ]        
打印        
发表评论        

跨国医药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转贴到: 微信新浪微博 关注腾讯微博人人网豆瓣

    跨国医药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作者:Michael Slone

    过去 8~10 年,跨国医药公司在中国飞速发展,拜耳、赛诺菲-安万特、阿斯利康、诺华和辉瑞等领先企业的年销售规模达到了 5 亿美元以上。但目前 20%~30% 的年收入增长率和总体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跨国公司在中国脆弱的竞争地位。摩立特集团认为,随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的到来,跨国公司的竞争地位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他们面临的挑战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 本地竞争对手的日益成熟─中国国内企业正在提升其营销和销售技能,壮大研发实力,致力于创新,并与政府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它们正日益发展成跨国公司的强大竞争对手;

    ● 地域扩张策略的有限潜力─由于二三线城市的收入较低、社保覆盖不全、医生培训不足,跨国公司的边际利润回报下降;

    ● 市场需求和产品组合之间的不匹配─在流行病学、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提供体系及政府对各种医疗需求的重要性排序等方面,中国与其他较发达国家有所不同,那些适应全球研发议程的产品可能不适合中国的独特需求;

    ● 监管环境的变化─随中国医疗政策越来越倾向于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和国产仿制药,政府采购进一步降低成本,削弱了医生对品牌选择的影响,跨国公司可能会很快失去其高端定价的特权。

    这些是明确的威胁,即便不是生死存亡的考验,但对跨国公司来说至少也是改变了游戏规则。为了避免措手不及,甚至被远远甩在后面,我们认为跨国公司应该首先问自己: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天需要怎么做?

    本地竞争对手的日益成熟

    中国有 4,000 多家制药厂,竞争早已很激烈,但跨国公司过去可以通过主打不同产品和地域而避开与本土竞争对手的正面对决。可是,现在这些本土公司正在进入跨国公司的领地。本地行业整合是推动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中国前 20 家医药公司中(按 IMS 医院采购额计算),大部分是国内企业,而五年前只有少部分国内企业跻身 20 强。此外,也有很多其他因素推动了本土公司的崛起:如政府进一步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政策(GMP/GSP/GLP/无菌),跨国公司培养出来的管理人员转入顶尖的本地企业,日渐提升的产品开发实力,政府对仿制药的日益重视,以及二三线城市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在过去 5~7 年,本土企业已经迈出了传统的低成本抗生素领域,转而进入一系列重要的治疗领域和产品类别,如抗乙肝病毒、质子泵抑制剂、钙拮抗剂和局麻药等。它们在主要的初级医疗领域的地位日益凸显,并通过迅速推出仿制药、采取更激进、灵活的销售模式,利用与政府的关系,夺取主要的市场份额。同时,随跨国公司专利的到期,它们也随时准备进入并参加竞争。

    地域扩张策略的有限潜力

    不过,就在中国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传统领地之时,跨国公司也在进军很长时间以来一直由国内企业把持的中小城市和医院。近年来,跨国公司的发展的确受益于这种地理扩张,但同时,在这些二三线城市或农村地区以及较小、较简陋医院增加销售代表数量,也导致边际利润下降,限制了利润的增长。在中国,对于很多产品而言,来自前 50 大城市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 80% 左右,而剩下的部分可能均分于数千个小城市或医院。

    边际利润回报下降

    回过头来看,在跨国公司主打的一线和二线目标城市,当然还有很大的上行空间。这些城市仍然发展迅速,在很多情况下,也许比新兴城市中心的崛起速度更快。但为争取更大的商机,跨国公司要做的将不仅仅是雇用销售代表和微调产品组合。




相关稿件



更多




最佳评论

@关子临: 自信也许会压倒聪明,演技的好坏也许会压倒脑力的强弱,好领导就是循循善诱的人,不独裁,而有见地,能让人心悦诚服。    参加讨论>>
@DuoDuopa: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参加讨论>>
@Bruce的森林:正念,应该可以解释为专注当下的事情,而不去想过去这件事是怎么做的,这件事将来会怎样。一方面,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员工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本身,减少压力,提高创造力。另一方面,这不失为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好方法。可能后者是各大BOSS们更看重的吧。    参加讨论>>


Copyright © 2012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财富》(中文版)及网站内容的版权属于时代公司(Time Inc.),并经过时代公司许可由香港中询有限公司出版和发布。
深入财富中文网

杂志

·  当期杂志
·  申请杂志赠阅
·  特约专刊
·  广告商

活动

·  科技头脑风暴
·  2013财富全球论坛
·  财富CEO峰会

关于我们

·  公司介绍
·  订阅查询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广告业务
·  合作伙伴
行业

·  能源
·  医药
·  航空和运输
·  传媒与文化
·  工业与采矿
·  房地产
·  汽车
·  消费品
·  金融
·  科技
频道

·  管理
·  技术
·  商业
·  理财
·  职场
·  生活
·  视频
·  博客

工具

·   微博
·   社区
·   RSS订阅
内容精华

·  500强
·  专栏
·  封面报道
·  创业
·  特写
·  前沿
·  CEO访谈
博客

·  四不像
·  刘聪
·  东8时区
·  章劢闻
·  公司治理观察
·  东山豹尉
·  山海看客
·  明心堂主
榜单

·  世界500强排行榜
·  中国500强排行榜
·  美国500强
·  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  中国5大适宜退休的城市
·  年度中国商人
·  50位商界女强人
·  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
·  40位40岁以下的商业精英
·  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