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巨头的“野外生存术”
【专题】2012年CEO的十大挑战
· CEO们直面动荡,寄望创新和人才
· 海尔:创业精神的“传染”
· 用友:挑战里蕴藏机会
· Avaya:找到千里马
· 安踏:最大的挑战是练好内功
· 安斯泰来:寻找高增长的驱动力
此外,他们和大型保险公司开发“信达通”信用销售模式,通过由保险公司承保客户付款风险和银行保理应收财款的组合方式,在医院提供30%首付和第三方担保的前提下,为山东某新建私立医院实现融资人民币逾1,000万元,提供医院3年分期付款方式,缓解了新建私立医院过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但是,有了融资机会,同时把价格降到地方医院承受得起的程度,只是促成了双方做成买卖条件。在偏远市场,低价格并不意味可以用低质量抵换。这在移动通信等其他市场也有验证。“不管在偏远的县还是在大城市,医疗的需求是一样的。大城市的民众可以享受的医疗服务,在偏远地区也要有。”段小缨指出。所以,她表示,公司目前希望能够把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首先拿到中国来,在这个基础上,再把成本降下来。
举例而言,GE的Vscan手持视诊仪本身不是从中国开始应用的,但这种移动技术创新对中国有独特的意义。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计划”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对宫颈癌、乳腺癌的筛查。因为人口很多,今天中国的乳腺癌筛查比例其实是很低的,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如果能将视珍仪的便携性和综合多功能性转化为现实产品,用于乳腺癌普及性的筛查,将具有一定的潜力和意义。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段小缨提到的这些产品,背后是GE总部一贯的强大支持。而且支持的不仅是产品,还有对于未来和本地市场协同发展的理念。举例而言,在近些年的前沿技术推动下,人类基因组测序、聚合酶链式反应、DNA微阵列技术等研究的进展和癌症诊断的选择正在日渐增多。GE医疗集团两年前以大约5.8亿美元收购了一家分子诊断和成像公司Clarient。这家总部位于加州奥伦奇市的公司,让GE医疗大大加深了在癌症诊断市场的参与度。据预测,这个市场2015年有可能达到470亿美元的规模。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的实验也催生了很多惠及全球的“反向创新”:由于要让偏远地区的一些有合作关系的县级医院和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做远程连接,GE医疗在超声和数字X光机等设备上加上了远程互通功能。由此,县医院做的CT能够实时传到更高一级的医院,免去病人为了确认跑到上级医院再做一遍的麻烦。这样一来,也避免重复诊断,同时可以让地方县级的病人得到上海或者北京一些名医的诊断。
此外,段小缨要求员工在24~48小时之内做出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比如,一台机器坏了,用户打电话给销售工程师,公司会立刻派出销售工程师去医院把机器修好。所有工作要求在24小时之内完成。她指出,这样的要求在大医院、大城市很容易办到,但到了新疆,从北疆到南疆,过去差不多要一天半。所以,公司去年试点了远程维修模式。“在卖机器的时候,我们在机器上设置了一些远程的功能,让它们第一时间能够与在北京的在线服务中心直接对接,由我们做一个远程的初步诊断。”她解释道。据了解,这些来自中国的创新,已经引起全球其他市场的强烈兴趣,在中东已经有应用和借鉴,美国也正准备解决成本问题,以铺开服务。
在很多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公司的客户甚至分不清通用电气和通用汽车。不过,对于有良好品牌的跨国企业来说,这些似乎从来不是问题。就在本文写作时,有报道说GE医疗正准备进入缅甸。GE表示,他们的医疗成像产品和信息技术服务可以为这个国家带来一个现代化的医疗体系。对于他们来说,挑战和机遇从来就是并存的,更重要的是如何深入,并服务好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发掘的潜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