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供电EAP:从“心”出发
经理人健康专题
· 2012中国高级经理人心理资本与压力现状调查
· 超越七年之痒
· 正念与压力
大连供电公司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作为全国27家国家特大型供电企业之一,其供电区域达到1.26万平方公里,包括家庭和单位在内的用电客户达到312万。不同于其他生产型企业,电力生产有其特殊性:生产、运输和使用同时完成。这就对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出现故障和事故,对社会生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同时,其造成的人身伤亡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到2012年12月21日,大连供电已经实现了安全生产2,000天的记录。和同类企业相比,大连供电公司的员工数量较多,有6,000多名。刘美杰说:“一旦发生事故,对于企业来说损失的是6,000分之一,但对于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悲剧。所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把人的安全、身心健康和发展放在核心位置,尊重人的实际需要和个体差异。”
大连供电公司实施“三心”工程,不仅是国家电网公司统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也是公司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人们面临的各种压力不断增加,是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的特殊时期。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一系列改革的更深入推进,在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的同时,传统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给员工的思想意识、心理状态和工作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员工职业心理健康已成为影响工作绩效、管理效能和组织氛围的重要因素。大连供电公司敏锐地意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职位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以及员工培训、职业发展等方面已经日趋成熟,管理提升空间有限;而提升以信心、希望、乐观和韧性为核心的心理资本,不仅促使人充分挖掘潜能,保持最佳活力状态,还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2011年,大连供电全面实施EAP,形成了独具自身特色的“三心”工程——践行“以人为本”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了解员工心理需求,及时调整员工在工作压力、权益调整、人际关系等方面带来的心理问题,将员工职业心理健康管理、组织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有效提升员工心理资本,提高工作绩效和管理效能,以实现企业和谐稳定、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心”工程实施之初,首先对员工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通过个体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评估大连供电公司员工的“幸福指数”,特别是研究改革可能对员工心理带来的影响。针对员工的心理状况,特别对改革涉及岗位变化、员工心理波动大的特定群体,公司聘请资深心理咨询师深入公司工作场所,进行“阳光心态”驻场团体辅导和40余场的一对一面询,引导员工增强变革应对能力,舒缓身心,平衡心态。此外,“三心”工程设立了心理辅导热线,员工可以就工作生活上的困扰向专业的心理专家咨询。在公司改革推进的关键阶段,公司还印发了《改变的环境 开放的心》、《人生,需要不断超越》等以变革时期的心理调适和应对为内容的海报2,000余份,通过解决“岗位变动,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我该怎么办?”、“如何度过瓶颈期?”等实际问题,帮助员工掌握简单的心理调适技能,引导员工正确认知压力,科学管理变革时期的情绪变化。据统计,2012年已有800多名员工参加了团体辅导,100多名员工使用了心理辅导热线。
“三心”工程的有效实施,确保了公司改革的顺利推进。但是,“员工对心理服务类项目的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大连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蔡秀梅说,甚至开始时一些员工认为那是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参加的。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员工关注心理健康,产生了咨询、求助的意识。他们逐渐认识到,如果仅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根本没有责任为员工的情绪买单,“三心”工程是企业给员工的一项切实的“精神福利”。
公司的管理层认为,EAP项目的本土化,要结合国外成熟的理论、专业咨询公司的经验以及公司的具体情况,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心理辅导员和心理观察员两个团队,前者主要是由领导层担任,后者由一线员工担任。辅导员和观察员持续地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他们在进行心理帮助时,可以比外部专家团队更及时、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情况。对于高抑郁倾向的员工,公司建立了相应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及时对员工进行辨识,发现具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关怀和疏导。“三心”工程通过多渠道展开宣传,包括公司内部网站专栏、“心灵阳光”电子期刊、海报等等,让“积极心理学”、“阳光心态”等心理正能量有效渗透。公司也在尝试建立“幸福指数”指标体系,通过梳理影响公司员工心理状况的关键驱动因素,逐步将员工“幸福指数”纳入考核体系,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三心”工程的实践过程,同时也是大连供电公司对EAP项目不断认知、探索的过程。从最初的单纯解决员工由于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压力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进而拓展为提供更为全面的身心健康管理,预防潜在风险、提升组织活力;最终明确提出立足提升心理资本,打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实现企业可持续性的和谐发展。应该说,整个项目的发展是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在刘美杰看来,相对于短期、可计算、单次的经济回报,公司对EAP的投入,更加关注的是长期持续性的经济价值,以及国企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和员工幸福感等非经济方面的价值。当然,从企业忠诚度、企业向心力和管理效能等方面来看,项目实施之后有明显提高。2012年售电量累计完成250.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7%;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2%,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4.03%。公司领导层表示,短期的业绩起伏,不会对EAP项目投入产生很大影响。
EAP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其价值与收益是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刘美杰坦言,影响企业业绩指标、员工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因素非常多,也非常复杂。人们往往希望看到项目的实施能对员工的积极状态、满意度等方面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实践表明,EAP长期效果的量化评估,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目前,短期的、容易量化的一般指标,包括组织业绩、组织气氛、员工满意度等指标,通过效果评估,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未来,根据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公司将考虑逐步扩大投入,但在现阶段,不宜一次盲目过多投入。而EAP的本土化,仍是世界性的课题,诸如内部和外部的配合、如何形成长效机制和评价体系等问题,大连供电将在实践中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