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融合”的空间与机遇
2012中国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专题
· 中国最佳新兴商务城市排行榜
· 青岛:“蓝色” 的竞争力
· 佛山:“宜商” 与 “宜居”的双重奏
1978年以来,伴随着市场化改革,中国启动了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在这当中,城市肌体的超负和畸变也在积聚,始终高挺的房价和拥堵的交通困扰着城市中的每一个人。似乎在城市百姓的生活领域,问题与问题的解决总是重复着“当斯定律”:新增的供给总会诱发新的民众需求,而后者在规模上总是超过前者,最终导致问题的不断加重。
作为这一过程的亲历者,神州数码董事局主席郭为对此感触颇深,在他看来,现代城市管理的最高要求,是“以人为本”,提供融合便捷的公共服务。但在实际操作中,城市管理往往出现重“管理”、轻“人本”的情况。在一些情况下,“管理”和“服务”的目标能够达成一致,但手段却大不相同。“管理”往往需要对市民的行为进行限制,比如限行和交通管制,妨碍了市民的自由;而“服务”则是从市民的需求出发,重新配置资源。因此,管理者要把“交通管理”转变为“出行服务”,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在这当中,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郭为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在市民的手机上安装软件,和交管局的系统连接,实时对拥堵路段进行播报,快速计算出最快捷的行驶线路。二是管理者充分利用公交IC卡的记录系统,掌握市民的出行习惯并进行分析,了解哪些线路的压力过大,哪些相对闲置,这样就可以对线路、发车班次、运营时间和站点设置进行合理安排。
未来城市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城市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是城市系统的复杂化,这对城市规划、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规划当中提出,“要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同时要求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此背景下,神州数码“顺势而为”,2011年郭为把神州数码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战略定为“智慧城市”。在郭为看来,信息技术是对人的智慧的延伸,而“智慧城市”,便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城市功能的延伸。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网络和终端,加上云计算庞大的计算处理能力,使得城市中每个主体都成为一个个神经元,进而构成拥有最高信息处理能力的“群体智慧”,这就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技术前提,是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中国互联网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超过5亿网民的存在,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应用基础。而物联网技术将实现对“物”的数字化,完成城市系统中“人”与“物”的对接。云计算“N对N”的运算模式,也使得计算能力整体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三方面的技术是中国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引领城市化、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智慧城市的实现,分为三个步骤: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所谓数字化,就是对城市进行量化的过程。城市系统当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街道、马路、大厦、地下水管道、排污管道、光缆,甚至一个垃圾桶,都需要进行编码,将物理的存在量化为信息数据。智能化,即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智能管理。比如对所有的地下水管道进行编码后,安放上传感器,在出现漏水等故障时即刻报警给系统,实现实时监测,比等到造成大面积故障再去治理的损失要少很多,并且能够防患于未然。当多个子系统实现智能化后,再打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通道,形成整个城市的智慧系统,这就是智慧化,智慧城市也就实现了。